陈 燕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为探究干预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之中的效用以及临床价值,本次实验特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陈述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9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进行编号,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48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4岁间,平均年龄为(2.1±1.1)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1-5岁间,平均年龄为(2.2±1.2)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小儿高热惊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退热以及抗感染等。对照组患儿遵循医嘱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予以密切的观察。试验组患儿于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干预化护理,其具体措施如下:
大多数高热惊厥患儿年龄较小,由于不熟悉医院的环境,加之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较为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对于治疗活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配合接受治疗与护理。针对于这一点而言,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儿的交流沟通,通过玩游戏、说故事的方式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增进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信赖以及好感;对于部分哭闹不止的患儿,护理人员务必保持高度耐心,加强对于患儿的抚慰,同时做好对于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详细说明该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等,以提高患儿家属的协从性;护理人员应当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检测,并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神志以及尿量的变化,备齐各类退热以及急救所需物品;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儿多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并遵守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最后,在健康教育方面,由于该病存在一定的复发性,故而护理人员可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家庭急救知识。对于部分高热患儿,护理人员应当积极药物以及物理结合的方式降温。此外,护理人员需告知患儿家属,根据天气情况,酌情为患儿增减衣物,在流感高发期,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本次实验所有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本次实验数据结果上来看,试验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位恢复时间以及治疗用时分别为(4.1±0.4)、(28.5±3.3)、(7.5±2.3);对照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位恢复时间以及治疗用时分别为(6.5±0.5)、(46.2±3.1)、(13.1±2.1)。试验组患儿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疾病,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即因单纯的高热而导致的惊厥症状。有相关数据资料显示,约有5%左右的儿童均经历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的常见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面部青紫,口吐白沫,呈全身性强制振阵痉挛发作,一般持续数秒至十数分钟不等。由于该病发病较为急骤,若未经由科学、有效的治疗,那么便有可能导致患儿脑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引发不可逆性损伤。针对于上述观点而言,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于患儿规范、全面的护理干预,用以控制患儿的病情,不致进一步加剧。
本次实验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病情判断、心理辅导、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并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实验数据结果来看,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与过往文献资料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干预化护理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适合予以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