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钩玄后记

2019-02-11 12:26林家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膀胱经张仲景三焦

林家坤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林家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萍乡337000)

张仲景治疗阳气病变探讨至第三十六法,可以说是初步告一段落,掩卷长思,其实还有许多值得深层次进一步挖掘整理的。譬如说阳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阳气在人体内是怎么运行的?中医崇尚阴阳平衡,为什么这里说阳主阴从?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也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鄙人虽然学识浅陋,难免挂一漏万,但觉得还是有必要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说出来,以利于对阳气的生理病理的深入研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治疗阳气病变的三十六法。

1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认识和理解阳气,要紧紧地扣住《素问》原文中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1]。”从古到今,把人体的阳气提升到“天”与“太阳”的位置论述的,这可以说一个空前的高度,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知道,没有了天,没有了太阳,那人类与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既然阳气达到了这一高度,我们要读懂弄通人体阳气,那是在所必然的。否则,离开了这个高度去泛泛而谈阳气,无异于舍本求末、盲人摸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人体生理现象,有许多运动爱好者练到一定程度,可以拉动几十吨的汽车走,可以刀枪不入,可以任由几十吨的汽车碾压,而身形无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在人的肉体起作用呢?古人很聪明,说是气功。这个气,实际上指的是阳气。又是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使我开悟。一次我给汽车轮胎加气,气一足,开个120 码,载个好几吨重物质,汽车是毫不费劲。这使我想象联翩,这不就是人体的阳气吗?原来只要结构合理,气量适合,载体合道,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气竟有那么大的能量!我们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记载的许多奇人怪事,现代生活中的许多奇特人类现象,莫不与人的气挂上钩。不止如此,古人把阳气上升到“天”与“日”的高度认识,看样子是绝无虚夸的。

主阳思想可以全面用于临床内外妇儿,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若天与日的阳气是生命的象征,贯穿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刚刚出生下来的小孩是攥拳而来,身体虽然柔弱如棉,但小手却都是攥着的,这叫一阳初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阳变成了壮阳,拳头就撑开了。活到自然寿数,人走了以后,整个身体都变硬了,手再也攥不拢,这就是最后一口阳气没了。所以整个人的一生,都是阳气生长壮老衰的一生。掌握人体阳气的生理病理,显得极为关键和重要。撒手人寰,万物从一而始,又从一而终。一个人的一生,从阳气生而始,也从阳气终而结。天道循环,莫不如是。阳气论,妙哉!

2 阳化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转化形式

要正确理解经文中所说的“阳化气”。简单的阳化气三个字,实际上概括了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变化的规律,对指导治阳诸法的运用,具有非凡的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1]。”这段话不厌其烦地反复论述,就是为了说清人体阳气的变化过程这一生化模式,通过论述“阳化气”模式,使人们清楚阳气的气化作用全过程,从生理上阐明了饮食物进入人体后,阳气是怎样对其气化,进而进行转换的。若换用现代医学语言表述,“阳化气”主要概括的是新陈代谢中能量物质代谢的过程。近代云、贵、川三地“火神派”的崛起就是受到了“阳化气”理论的影响,该派擅用附子、干姜、花椒、吴茱萸等大辛大热之品治疗疾病,每每收效卓著,可以说很好地发挥了“阳化气”理论。

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体的气化运动,生生不息。这个气化运动,就是阳气的作用。譬如将人死后泡在水里都会膨胀起来,其原因就是没有了阳气,不能气化水湿,水湿因而积聚膨胀。而活人游泳或泡在水里,却没有这种现象。因为活人与死人最大的区别即在于活人有阳气,而人死后没有阳气,只是一堆死阴,死阴是没有生命的。所谓生命,其实就是阳气,阳能化气,新陈代谢,从而使人的生命生机勃勃。所以说阳气才是生命的根本。阳化气,才能使人的生命生机焕发。也正是因为“阳化气”有这样的生命意义,故而当阳气发生病变时,其治疗大法当不能限于几种所谓补温等法,从而演化嬗变出仲景所述的三十六法。

3 阳气的作用

要准确地把握住经文中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也就是说,阳气的作用绝不单单是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或者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在经文中提到能涵养人体生命之神、滋养人体连接四肢百骸之筋,那么这个阳气的作用可就大和广了。神是什么?筋是什么?神是生命活动的最高层次,即精神活动是在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更为高级的功能活动。至于筋,狭义上说,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接关节和肌肉,支配肢体运动的主要组织;广义上说则是经脉经络。阳气,经文上明确将其与“神、筋”挂起钩来,这个“若天与日”的阳气,其作用就具体化了。还是那句话,阳气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当阳气出现严重病变时,治阳三十六法恐不为多,反以为少了。

从本条经文分析,可以得知,阳气有精、柔之分,实际上,医学发展到今天,己经不需要再去费时间咬文嚼字区分什么是阳气之精,什么是阳气之柔了。阳气是藏在身体内脏腑功能活动的征象,那么心气、肝气、肾气、肺气、脾气,乃至胃气、胆气等等,统统称为阳气。心主神,心气自然能养神;肝主筋,肝气自然能养筋。将阳气与脏腑功能结合起来看问题,则很多传统医书中论述得比较偏颇难懂拗口的地方,都会变得通俗易解,曲径通幽。这样,就可以对治阳三十六法的提出完全释然了。

4 探索阳气的原旨要义离不开《内经》

论述阳气的重要,探求阳气的变化,追索阳气的功能,是离不开对《内经》原文的整理和挖掘的。特别是“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的研究,既要符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义,又要将论中晦涩含糊的部分点明,防止随意杜撰,这就不得不按照仲景自序中所言:“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2]。”所以要搞懂弄通仲景原义,必须站在仲景的角度,去学习钻研仲景当时手头上的参考资料即《素问》、《灵枢》等,前后比照,才能恢复“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的原义原旨。

5 为什么说“阳主阴从”?

学中医,人们学了几千年,学来学去,发现其实中医很简单,它只有两个字:阴阳。《内经》162 篇中就有140 多篇谈到了阴阳关系问题,整部书中涉及到阴阳构成的词语达3 000 多个。可以说,离开了阴阳,就没有了中医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用药等规律的学说。所以,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己[3]。”写到这里,问题来了,“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中通篇只说治阳,与阳同等重要的阴,难道不要考虑吗?

其实,这还得从《内经》中找答案。经文中有两句话,一是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一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两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全部是讲阴阳对称、阴阳平衡的,是人的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一种静谧。但是,打破了这种对称,打破了这种平衡,打破了这种静谧,人体出现了种种病态,这就需要医者在治疗过程找到主要矛盾去针对性地治疗,按照阳的作用及性质,阳是主动的,其作用是卫外的,阳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方,所以阳主阴从,治阳即是把握了治病的先机,则为大家广泛接受。最后,经文中一句点晴之语“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使医者幡然开悟。

张介宾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2]。”老子谓:“人法地,地法天[4]。”《易经》有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5]。”故乾坤两卦,坤为乾所统,而且乾三连为纯阳之卦,坤六断为纯阴之卦,故阳主阴从,阴为阳统实属必然。再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书名看,论中有论热病及霍乱中百合狐惑阴阳毒诸病种,但为什么取名“伤寒”呢?寒者,阴也,最易伤阳,而阳者,人生之大宝,犹如一丸红日。故取名“伤寒”,意在告诫人们阳气最重要也最容易受到伤害。

而后世大多医者,不懂阳主阴从道理,特别是西学东渐,认为万病皆由炎症所致,肆用清热解毒中药及西药抗生素,而抗生素又属极寒之品,使人体阳气之伤,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针对于此,近年来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养生就是养阳气”,其本质就是要正本澄源,让阳主阴从的理论回归。主阳思想,其要义即中医思想的拨乱反正,没有主阳思想的中医,充其量只是一个伪中医。

按照全面的主阳思想这条脉络应用于临床实际中,发挥得法,又成一家的当属张景岳、李东垣、黄元御、张锡纯以及近代形成的火神派。张景岳的“一丸红日,人之大宝”论,创制的左右归丸及饮等方剂,至今仍有临床实用及指导作用。李东垣的“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阴火论,实际上还是主阳思想的范畴,其创立的名方补中益气汤系列方剂,至今没人能够超越。黄元御悟出的人体气机升降图,即黄氏圆圈,不就是阳化气的规律图吗?按照这个规律图去理解阳气的升降出入,用之于临床,可以破解很多疑难杂症,是中医主阳思想的进一步完善。至于张锡纯大气论的创立及升陷汤的运用,则是主阳思想的发挥。更令人叫绝的是火神派,从理论到实践,给中医主阳思想带来了活力和灵魂,使中医主阳思想信而有征,更具临床实战价值。

6 阳气运行的基本通道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源于肾,生于脾,布于肺,萌于肝,动于心,五脏六腑皆是阳气生生之地。只是了解这些,还很是不够。如雾露般敷布于全身,起着卫外作用的阳气,与哪条经脉联系最广呢?在体内运行,又是以哪个脏器为高速运行通道呢?这就须从了解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功能说起。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中最长的一条经脉,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其经脉中运行的卫气,即阳气,就是沿着这条经脉,起着“卫外而为固也”的功能。同时,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刺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这不就是阳气的气化作用吗?我们知道,人体有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是通过泌尿系统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排出体内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第二条是通过大便把体内脏东西排出去的通道。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 d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3 d 不小便,那这人的生命就比较危险了。第三条排毒通道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当然,通过咳嗽、流鼻涕、流眼泪也能排出一些。

足太阳膀胱经是掌握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膀胱经一定不能被外邪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能够通过其运行的阳气把脏腑的毒(即废物)通过膀胱经后背的腧穴及时排出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一侧有67 穴,左右两侧共134 穴,其中49 穴分布于头面部、后颈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 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在人体中如此重要,故仲景在《伤寒论》中用浓重的笔墨描述太阳病,病种最多,制方最多,其意就是将阳气病变控制在萌芽状态。

另一个脏腑,就是手少阳三焦经了。三焦形质如何?古今医家争议颇多,这里姑且不论。但三焦管控脏腑属地最多,三焦是水与气运行的通道,这一点后世医家几乎没有争议。也就是说三焦是体内阳气运行的最大的通道。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难经·三十一难》中说三焦为:“气之所终始也[6]。”《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6]。”《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之气经历五脏六腑[6]。”张仲景更是直言,其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三焦通会元真”。所以说,三焦是人体阳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阳气是通过三焦而通达于五脏六腑和周身各处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对柴胡剂群为什么应用广泛的道理清楚了。因为柴胡剂群是可以通过疏通三焦功能而达到和阳目的的。

总而言之,阳气是人体的生命线,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常不足,阴常有余。阳不患有余,阴常患不平,治阳调阳是治病之大法,抓阳即抓住了病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其它次要矛盾即迎刃而解,故深入挖掘研究“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膀胱经张仲景三焦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