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令
2013 年1 月18 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学者、一线书法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书法教育一直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迈进,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仔细研究了自《纲要》颁布后“知网”收录的以“书法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章共计1397 篇,其中有近800 篇聚焦论述“地区重视不足”“课时被占用”“书法教师师资不足”“教评改有待完善”等问题,笔者再结合对区域小学书法教师和1~6 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梳理罗列出小学书法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表1。
表1 新时代下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书法教育进入新时代后,基本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亟待解决的则是“从有到优”的问题。学校要想突破书法教育的瓶颈就要切实打通书法教育常态管理、学科融合、家校共育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感知书法的线条之美,在研习中感知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笔者将三年来的实践罗列如下。
2011 年书法教育倡议进入文件,2013 年书法教育进入课表。如何让课表中的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有效规避应试教育下的“剧场效应”叠加,是非书法传统学校的当务之急。因此作为学校上层管理,首先要保证让课表落地,从学校教学顶层设计上确保书法教育能够常态开展,有效落实《纲要》;其次,面对书法师资短缺的情况,在多层次教研培训逐步壮大书法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宜先建立考评机制(如表2),方能保障书法教育“有条可依”不走样,为师生共研书法、写一手好字建立制度保障。
表2 书法教育“七认真”检查表
学校建章立制保证了课程的常态开展,确保了“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一总目标的达成。但是如何达成“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这一总目标,“最后一公里”需要落实哪些细节?笔者认为应该走多维融合之路。
当下活跃在小学书法教育一线的多为语文教师、美术教师及对书法感兴趣有特长的教师,师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在学科细分化的今天,学科间进行整合不仅是需要,更是必要。
笔者以一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兼任书法课教师为例来谈整合。作为班主任,这位教师要重点讲授《璞石成玉的秘密》一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教授部编版《语文》一书;作为书法教师需要教授西泠印社出版社的《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如何整合,见下页表3。
整合一位教师的三个任教科目,推进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意在把零散的环节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让书法教育在按序推进中找寻到多个学科支撑点,让学生多维度比对“汉字”工具性,多角度思考“汉字”人文性,在省力、高效之余,书法教育形成了组块式推进,丰盈了每一个汉字的文化属性。
当下,推进家庭书法教育远难于推进学校书法教育,在仔细推敲中国的书法历史演变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书法审美和风格诞生。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既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在“互联网+教育”的当下,作为“网生代”的学生和机不离手的家长,除了去上书法辅导班之外,软笔书法教育似乎总缺乏一定的“用武之地”。古人毛笔写书信沟通信息,当下电话、语音、短消息即可搭建互联沟通;古人是家有识字童,楹联显神通,当下是便捷式购买印刷体春联居多……搭建书法教育的支持系统势在必行,笔者在班级开创的“专爱书法有约”活动,借力“互联网+教育”网络传播力,重视多维共建,倡导全员参与,让家校共同走实书法教育(如表4)。
表3 学科融合下的书法教育范例
班级的“专爱书法有约”活动自推出以来,深受家长、学生、社会的喜欢,主动多维搭建支持系统,让学生有一展身手的平台,在展示中自我激励成长;让家长在参与编辑、推送、展示中携手共建,营造了班级能量满满的“书法场”;积极参与、主动搭建,让社区活动有人气、有生气,书法让家、校、社区其乐融融、其乐无穷。多维融合下聚焦书法教育,有序的长线目标推进式活动对学生的书法教育的影响是多维的、有效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点强调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书法教育的指向是美育。蔡元培先生更是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意在告知后人,用美来唤醒人心、美化人心、提高国民的民族意识。
因此,学校书法教育在品鉴、临摹名家字帖,研习书法技法时不忘在美育的视阈下多做些文章(如表5)。
表5 崇尚美育下的学校书法活动
小学书法教育应紧扣儿童求美、向美的特点来长线推进,引导学生进入书法的殿堂,引领学生进入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多元融合中让学生写书法,在书法中展示中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