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萍,冀秉魁,李明达,钟月曦
(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理论知识教学、实务技能教学和实操训练教学被称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三课堂”,这种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精心设计的并具有严密的体系和计划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注意学习的创新性,同时也是近些年双创教育发展的新型模式及效果较好的模式。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重要环节,监控机制及评价机制能够有效的监测、考核及评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规范并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应用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价,增强高校间的竞争。
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比较落后,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究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意义深远。根据“三课堂”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建立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及控制体系,从而全面监督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和绩效,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运作。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学者及学校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情况如下。
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欠缺,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集中在教育机构、
投资者和受教育者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方面;关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多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因此,纵向评价放法应运而生,将个人和环境因素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加入课程建设、社会影响及创业公司学生的数量等评价指标,体现创业教育所带来的创新。此外,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将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评价高等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主体应该从政府逐渐转变社会,将监督和评价教育质量的权力交给社会。另外,投入和产出也是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很少见到相关方面的深入量化研究,已有的量化研究主要是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BP 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综合以上已有的国内研究成果,不足之处是还需要完善评价体系的“规制”和评价理论的“范式”,应从重理论、重渊源、强调概念性分析的研究角度转向到构建路径、方法、模式和原则上来,并加强针对评价工作的实践体系的建设。
国外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结合经济学、教育学,提出了基于教学过程的创业教育评价模型MODE3,该模型专注于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将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课程持续性、教学地点、目标群体分化性、教师、课程系统性和稳定性的五大宏观性的方面和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方法和手段、教学/学习评价的三大微观性方面,研究细化创业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在宏微观层面对过程进行深入挖掘与剖析,其评价较有深度性。AlainFayolle 等学者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价,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素,即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设计了包含六项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标,形成了系统化指标,这些指标综合评价了创业教育项目的纵向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未能有效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尚缺乏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较为系统科学的指标。
建立效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为目标,综合考虑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四个层面,提出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分析和评价方式的选择决定着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是否科学。
同时,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进行公证、客观、科学的评价,全面调动参与者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将管理部门、校外评估机构、用人单位、家长等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主体,从而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越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系统性特点的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往往能够标新立异,擅长求异性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已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主体后,合理选择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要确保所选择的评价方式符合开放性、全面性、适应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只有采用灵活多变、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标准化考核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
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主体与方式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科学的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特点,遵循目标导向性、系统协调性、全面完备性、客观科学性、动态灵活性及可比可操控性等原则,综合各因素的可测指标,提出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影响因子;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分析,设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集合,并从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层面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进行遴选,最后建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按照开放、发展、适应、全面的原则,展开收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科学性的分析、筛选,在筛选过后,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密不可分的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以学校类型、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定位等特点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目的,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目标,逐步形成就有全面性、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实践活动以及物质条件。其中,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指标包括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和学习方法,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参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实践活动、讲座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而物质条件评价体系则包含经费、环境、基础设施、学习场地、科研等方面。只有将这些评价指标纳入体系当中,才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设计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才能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实现更加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