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静,范媛媛,田小鹏,贾富强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交通经济学》课程是本科阶段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基础选修课程,在从经济学的角度有效探讨并解决交通问题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交通经济学》课程进行教材建设和创新实践的研究聊聊无几。韩晓燕等对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存在的不足[1]。刘华胜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从课程与专业认证契合度分析、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设计、创新及研究能力培养方面,对《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探[2]。王宏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3]。穆浩志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阐述构建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对应矩阵,开展指标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大纲改革[4]。从以上文献可知,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开展的研究,从教材建设和创新实践方面进行的《交通经济学》或相关课程体系建设还很少见,故此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
交通经济学是交通工程专业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将经济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交通工程实践中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交通运输专业知识体系、综合评价能力和交通工程实践管理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很典型的工科与经济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对教材的建设与创新。
目前的《交通经济学》课程适合交通工程专业参考的版本较少且陈旧,内容从未更新或更新较慢,数据陈旧教材很难与各种交通出行或运输方式的飞速建设和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相协调。该课程教材有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工程实践性,过多的经济学教条和专业术语,使该课程内容晦涩难以理解,影响学生对教材有效利用。有的教材内容针对性过强,有的又太广泛,造成教材的杂乱臃肿,很多教材中都存在的类似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更新建设《交通经济学》课程教材内容,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促进教材与课堂教学的统一,促进课堂教学与工程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促进课程体系建设。故该课程教材需要从工程专业认证背景出发,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内容、理论方法、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建设和改革,再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式运用以及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等的综合优化,来不断更新调整该课程体系建设,从而达到对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支撑。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通过以上对现有教材客观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当下对《交通经济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从图1的教材改革的思路可以看出,教材改革必须首先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研究背景,深刻剖析《交通经济学》课程与交通工程专业认证的契合度,深度研究该课程与毕业要求中的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达成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理论先进性、教材实践创新性以及教材内容系统性等方面展开探讨,修订、补充并完善教材内容;然后改革教学方法应用至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实践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疏漏及时弥补调整完善教材内容;最后通过学生平时成绩与集中考核的成绩分析方式检验是否达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平时的讨论、汇报作业等考核时,如果出现问题也要及时反馈;如果检验结果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一致,则验证有效,否则循环滚动调整修订教材内容、教学环节及考核方式等。
由于该教材是交通行业与经济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交通的与时俱进和经济的不断起飞势必会造成该教材需要不间断地更新,实现与时代大数据发展相融合的特殊性,这就需要从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检验等环节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同时加强对教材作用发挥的监督与管理。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体理念,明确《交通经济学》教材编写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定位该课程,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类型的教材编写的新方法,做到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相互配合、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及经济学知识体系相适应、与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相吻合,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交通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对学生综合管理、评价及决策能力的培养。
教材在内容上应保证交通工程案例及图表数据等资料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不能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相脱节;还要考虑无经济学基础的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易读性,同时也要切忌过量的概念、原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引入经济学基础知识要恰当、适量和易懂。
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可根据教学大纲,把教学目标体现到教材上。可在每章开始就提出学习达成的具体目标,在每章结束后增加需要重点掌握和一般了解的内容概括等;同时为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可把重点内容概念提炼出来,放在合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在合适的地方插入相关重点知识课件或视频的二维码,方便学生快速掌握和自学,真正实现数字化时代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可在每个章节后设置一定量的思考题;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亦可在章节后面适当增加内容扩充等;恰当植入交通工程实际案例,加强学生从经济学角度对工程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从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进行决策。以上的方法可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编写的固定格局,实现教材内容建设的创新性。
(1)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摒弃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运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直接教学、间接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型教学和独立型教学等的合理选用。
(2)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PPT进行图片、视频和现代化信息等的传递,并配合板书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公式推导和求解等。
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交通现象仿真、案例综合分析,培养其多角度识别、表达和解决交通工程类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某部分内容不适合学生阅读、理解或其他问题,可及时做出反馈,进行滚动调整。
(1)成绩考核。本课程采取集中考试方式,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加权而成,两部分成绩所占的权重分别为40%和6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课程教学小组一致同意后调整。平时成绩如果占比为40%,可按照作业、考勤和讨论答疑分别占25%、10%和5%的比重加权。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设定该课程分目标达成度值、总目标达成度值以及各考核环节的目标分值,根据公式(1)计算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根据公式(2)计算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如果计算得到的达成度值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则目标达成,否则要进行反馈调整该课程各环节。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合理选择或编写教材。教材选择或编写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实际问题、综合评价交通系统能力和交通工程实践管理能力等。从毕业要求及能力培养目标达成方面综合考查教材的内容并合理选择使用。
(2)从具体的课程目标出发,分析优化教材内容。为了使教材效用最大化,应该以具体的课程目标为基础,从各课程目标出发,认真研读教材的各章节内容,剖析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渡与衔接等关系,斟酌教材内容存在的意义。根据学生基础,最大化学生的接受信息,合理选择教材呈现的材料,灵活选择并优化教材内容,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以学生为本,设计互动型教学方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产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交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进行班级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让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内容报告,使其作为课堂的主导,深刻理解知识点。此类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利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深入研究考核评价机制,反馈并改善教材内容。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教材建设上也要体现这一核心。通过“考核评价—反馈—改进”的循环机制,及时发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疏漏,进行弥补和完善。考核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以及老师对学生平时讨论、答疑等的成绩考核结果评价,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双向反馈,针对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新和改进。
(5)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加强教材中的交通工程案例内容建设。加强工程实践管理和决策能力是本课程的一个教学目标,故在教材开始应该以实际交通工程问题为引例探讨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得到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目的,以及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避免了学生传统的枯燥被动式接受方法;在教材中间插入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此类案例中应用的例题讲解,既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又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作业里面可以设置工程实际案例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而使工程实践贯穿教材内容之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交通经济学》课程教材建设进行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材目标和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统一;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环节进行实践创新,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与工程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最后通过考核评价检验进行反馈,对该课程建设进行持续改进,使学生能够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指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促进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