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贾楠,李轶
(河海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高端,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引领其他层次教育的发展[1]。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各个高校开始注重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于是直博生培养方式便应运而生。自2002年起,我国在博士生招考方式中增加“直接攻博”招生方式,指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以下简称“直博生”)。在《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中,教育部正式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博士入学的招考方式之一,并进入正式发展阶段,其培养体系成为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以弹性学制打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直博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种优化模式,各高校和相关学者相继开始研究如何加强直博生管理、如何提升直博生培养质量。其中,质量监控和评价作为确保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抓手,承担着监控培养过程各环节、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生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任务,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2]。
河海大学从2009年开始培养直博生,着力通过机制创新,实现高端引领,围绕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集聚优势资源,为直博生提供卓越的培养环境和条件,同时为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和储备,促进特色优势学科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进行了“一流学科,一流导师,一流学生,一流资助”遴选培育机制改革,招收直博生的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配备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为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招收的直博生均为相关或相近本科专业中综合排名前10%的学生;奖学金标准为第一、二学年3000元/月,第三学年起4000元/月。2015年进行了招收直博生学科调整,从指定的八个学科专业,逐渐调整为理学类、工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除自主设置专业)、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截至目前,河海大学共培养直博生305人。为了保证直博生高成果高产出,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直博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而在直博生培养过程中,具体监控哪些内容?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监控?是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对质量监控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监控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就其基本性质来说,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而鉴于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同,它必须既吸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又遵循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包括监督与控制,是指高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全面收集培养各环节的有关信息,对培养过程及培养质量与效益做出客观衡量与判断,使培养活动和对象在可能范围内沿着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以保证实现和达到既定培养目标的活动[3]。目前,大多数学者对质量监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质量影响因素探析和培养质量定量定性分析等方式。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OBE理念被广泛运用于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而国内将OBE理念应用到质量监控中的较少。
OBE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简称,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首次提出,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原则”[4,5]。它强调以下4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围绕这4个核心问题,使得质量监控全过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关注学生科研成果产出,然后对培养过程各环节进行监督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成果产出。OBE理念强调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教育教学环节,以持续改进推进教育教学发展。成果为导向并不是不强调各类资源投入,相反的是更加从投入成效的角度来强化投入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根据投入成效来不断改进投入方式和过程,从而保证产出质量更加优化。持续改进原则确保质量监控体系处于一个不断更新改进的状态,通过关注产出成果的变化,适时调整监控体系的环节。OBE理念的提出,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教育思维的反转,传统教育教学中,教育内容优先于教育目标(成果产出)而存在并占据核心位置;而在OBE教育理念中,教育目标(成果产出)优先于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投入、学生管理、教学督导等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以教育质量监控来说,OBE理念下的质量监控不再关注于培养过程的具体环节,而将关注点放在培养产出成果上,通过关注产出成果的变化倒推培养过程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着手,反向来思考和确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节。
1994年在美国出版的《成效基准理念的教育》[6],引起了教育界的一阵风潮,书本提出“学生学到什么和是否学习成功了比什么时候以及怎么学习更重要”。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真正学到什么和能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比如何培养、投入多少资源更重要。而国家对于直博生的培养与投入,正是为了能产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此,在直博生培养过程中,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和导师的遴选质量、如何加强学生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如何强化硬件与软件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而应当在原有直博生培养模式上,去严格监控培养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培养产出,包括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专利奖项以及直博生自我提升了哪些方面。通过这些培养产出,再反馈到原有的直博生培养模式上,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模式,形成一种良性推动的“自愈”模式。
与之相应的OBE理论阐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原则”的教育模式,所探讨的质量监控思路是围绕“定义预期培养产出—实现预期培养产出—评价培养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的,最终构成直博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其中,“培养产出”指的是“真正学到什么”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而“定义预期—实现—评估”这个操作流程是直博生培养质量监控手段,并反复运用于直博生的每个培养阶段。而具体到每个培养阶段,如何实施这一质量监控手段呢?
首先,须明确直博生培养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一是,课程学习阶段:直博生是从本科阶段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将硕士生课程与博士生课程无缝衔接与融合,用两年的时间把所有课程全部学完。直博生课程体系实现了研究生课程的连续性和贯通性,架通了学科专业之间知识、方法与手段的流动,直博生应当充分利用课程优势,将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二是,科学研究与交流阶段:直博生在课程结束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可用于科研与论文写作。导师应根据直博生个人情况制定详尽的培养计划,直博生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参与联合培养、出国学习,报名学科竞赛、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不断活跃创新思维、增强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三是,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此阶段与上一阶段均开始于直博生第四学期,两个阶段的培养内容与培养产出是彼此推进、相互促进的,而这个阶段的培养产出将于直博生毕业前形成,即学位论文与其相应的学术论文,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融合,形成独立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明确了直博生培养的三个阶段,接下来对每个阶段的培养产出进行质量监控。每个阶段的培养产出即为质量监控对象,通过年度总结、中期考核、学生自评、导师评估以及奖学金分级分配、淘汰分流与补位等方式作为质量监控手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质量监控发现培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反馈给培养单位、导师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以问题为抓手,持续改进并不断完善直博生培养模式。具体见图1。
河海大学从2009年开始招收直博生,在2013年直博生遴选机制改革后,直博生的待遇和学术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博士研究生。为实现预期培养产出,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1.定义预期培养产出
我校对直博生的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深入了解本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严谨的科学思维、求实的科学精神、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直博生标准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8年。课程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或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加权平均不低于80分。
在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①至少有2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
②有1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和1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证书)或者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前5)、二等奖(排名前3)、三等奖(排名前2);
对于法学和管理学直博生,3篇CSSCI等同于1篇SCI论文。
2.实现预期培养产出
直博生课程体系实现了硕士与博士阶段的贯通式、连续式,直博生须在2年内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所有课程,应当充分感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系统性学习,从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到硕博深入学习,不断推进所选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广度与深度。
直博生课程学习完成之后,进入科研交流与论文写作阶段。一方面,在一流导师团队的指导下,进入横向与纵向课题项目,体会不同学科间碰撞产生的知识火花,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研究灵感,培养直博生总结并提炼科学规律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素养。此外,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学术科技作品比赛等科技竞赛,通过实验室轮转、学术报告会等方式,增强科研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训练。另一方面,直博生拥有更多的院校交流和出国交流机会,包括参观交流、学术研讨、短期访学、公派联合培养等方式,可以开拓视野、感受前沿思想碰撞,汲取国内外导师不同的研究经验、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在密切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通过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与研究工作丰富直博生的大学生活、增强直博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项能力。在此基础上,直博生应当从中获取论文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获得新发现、理论或见解,完成相应要求的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
3.评价预期培养产出
为真正实现预期培养产出,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直博生每个培养环节的质量与进展进行不同要求的定期监督与评价,制定具体的实施指标并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
首先,从直博生入学起,实施年度检查与终止注册制度,即每学年结束后,直博生需向所在学院提交一份学习与研究报告,未能提交者会导致终止注册。河海大学直博生标准学制为5年,第一、二学年结束后,提交个人成绩单、学习心得及相关研究;第三、四、五学年,提交各项科研活动、研究体会、论文进展及相关收获;此外,第五学年同时提交学术论文成果、论文进展、问题解决及其他成果。每一学年均需有所成绩、有所收获,直博生可从年度总结中明确下一阶段学习计划,不断推进个人学习与科研。
其次,在直博生第六学期末第七学期初进行严格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其他成果等各方面,将每一部分的硬性要求条列清楚,直博生须一一对应填写完成情况,确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及分流方式,考核未通过者或者发现学生难以达到直博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暂停直博生待遇、奖学金标准降级、转为普通博士生或硕士生等方式进行分流处理。
此外,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包括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均需保证100%督查(由其他院系组织的督导专家进行巡查)并提交检查报告,且答辩前保证100%盲审评阅。在任何环节出现督查问题,直博生本人、导师及其院系均需提交反馈报告,直博生本人须重新完成该环节;在盲审评阅中,出现2个“不合格”评阅结果,论文重新开题且学院在下一年度减少1个直博生指标。学位论文是直博生从事科研工作成果的重要表现,是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力度应当最为严厉。
以上为直博生培养质量的监督、检查与考核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直博生自我评价与导师定期评估,采取年度阶段性自我评价与导师评估,让直博生本人及其导师对整个培养过程有连续性认识、反省与推进。
为贯彻落实以上质量监控手段,须配备奖学金分级分配及分流名额补充机制。直博生从入学起,配备的是一流奖学金,待遇优厚于普通博士生,在年度总结、中期考核及论文督查过程中,设置综合评定标准,对未完成者采取奖学金降级、对超额完成者采取一次性奖金鼓励。另一方面,畅通分流渠道,正确认识直博生分流自由选择的问题,并设定一定的淘汰比例,将未达到直博生要求的学生分流到其他类型或层次的培养轨道中去。同时建立直博生分流名额补充机制,及时补充分流淘汰后留下的空缺,允许达到一定学术要求的博士生加入进来以享受直博生待遇,最终形成直博生的半开放式培养方式,从而使培养对象保持充足的活力。此外,通过关注学生的培养产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以及测评与目标间的差距,反思培养过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反馈到监控系统,解决问题,改善培养环境,进而实现直博生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