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兰涛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作为中职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在落实国家课程改革,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中职体育;体育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92-02
学校课程改革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教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具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以发展学生的个人品格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中职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就是要求不同学科结合不同教学对象去研究、落实各个学习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就是要结合中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中职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年龄学段上和高中体育相比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在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着不同的要求。中职体育应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品格。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学习而逐步形成的适应能力、个人品格与社会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落实到中职体育课堂上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
(一)运动能力维度
提升运动认知、学会运用技能、发展体能是运动能力维度的三个主要方面。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我们提到的是运用技能而不是掌握某一动作技能,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着重强调的一个方面。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目标重点强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而没有将运用这一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方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学生在掌握了篮球原地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之后让他去打篮球比赛才发现其实他不会打篮球。运动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由于国家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发展体能是最直接的应对措施。此外,体能也是促进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
(二)健康行为维度
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适应能力是健康行为的两个方面。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中职体育课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良好地参与课堂锻炼,在课下也可以主动去从事与体育锻炼相关的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通过体育活动去发展学生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体育品德维度
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是体育品德的重要构成。让学生遵守规则、保持公平正义、坚守诚信自立,这是体育课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运动,在运动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意志顽强、勇于进取的精神是体育课所倡导的体育精神。
三、中职体育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纪律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
中职学生中存在一定的纪律“差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对课堂纪律提出要求。所以,强调纪律要求与保证正常课上练习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无可避免地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二)中职体育课形式化、单一化练习比重过高
中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这的确是中职教育针对生源质量和未来学生就业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方式,对学生未来行为习惯和平稳融入社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些体育课上队列练习的比重过高,比如,每一节体育课都会进行5~10分钟的队列练习,这样学生会用比较多的时间进行队列和军姿练习,课程比较单调,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大大减少,达不到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的效果。
(三)教学形式采用不恰当
体育课上教师采取说教式教学方法占用时间过长。教师有时会追求讲解得更细致,会对技术动作反复讲解和示范,看似老师很负责,其实这样也会使学生自己练习运动的时间相应减少,学生不能充分地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才能提高运动水平和锻炼体育意志。
(四)中职体育课被“安全”过度束缚
“安全”是所有体育活动的底线,体育锻炼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身心健康。我们从事体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更加健康,这里包括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然而,有运动就会有意外,很多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正是这些意外,让学校和老师对一些正常的体育锻炼产生担忧。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没有开展有一定负荷和对抗性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育课运动强度严重不足。
(五)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连贯
体育课教学更多地注重某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针对这一个技术我们有时会拿出3~5节课进行教学。当完成了这一项技术之后又转入另一项目某一动作的学习。这是中职体育课上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看重学生某一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运动能力提升,这也就是所说的会投篮但不会打篮球的问题。
(六)体育课缺少竞赛的魅力
我们倡导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这是为了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走向操场,锻炼身体。但是阳光体育不代表体育课就可以没有运动量,没有技战术的教学,没有竞技比赛。现在有些体育课为了完成课时,只是让学生简单进行一些松散的活动抑或只是为了学生出来“透透风”。
(七)中职学生体育参与度有待提高
现在中职体育课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中也和部分学生体育基础差、运动参与度低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参与度欠缺太多。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到操场。
四、发展中职体育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创新中职体育课学生评价体系
在今后的中职体育评价上,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维度的考查。多维度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发展运动兴趣,发展一项体育强项运动、养成运动兴趣、形成良好体育品德。
(二)完善体育课安全保护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中职学校体育安全责任的范围界定,从政策上让学校体育回归正常的轨道,让一线教师从“安全”的“紧箍咒”中解脱出来。在规范的、科学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做好立德树人的教育。
(三)保证中职体育课课堂运动负荷
适当的运动负荷是提升运动能力、锻炼学生体育品德的基本保证,运动负荷包括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根据最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表明: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该保持在75%左右。我们以一堂40分钟的课为例,学生持续的练习活动必须保持30分钟以上。10分钟留给教师提要求、做示范和小结。每一节课的运动强度要达到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40~160次/分。如果体育课达到这样的密度和强度,那么培养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也能在体育上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坚持每堂课进行体能练习
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的现实情况,每节体育课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那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就变得可行可见。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速度、灵敏、耐力、力量、柔韧性等,这样能够保证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还要注重互补性体能练习,保证全身参与。
(五)重视结构化的运动能力学习
结构化的运动能力学习就是要求在一节体育课中在某一项运动的学习上系统进行运动相关的技术和战术的教学,将这一运动的相关技术进行连贯学习。比方说:在一堂课排球课上,我们要进行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对抗比赛的内容练习。这样的结构化能力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习一项运动,从而加深学生的喜爱程度,提高运动的水平。当然,每一节课还要有教学比赛,只有从比赛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此项运动的魅力,在实践中验证某一技术的作用,从而再反过来激励学生进行单项技术的反复练习。
(六)做好新课标下课程计划的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趋势下,中职体育课程计划要为立德树人的目标服务。这也就要求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都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教学大纲,结合中职学段学习特点和所学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单元计划,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课时,保证教学单元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习某一项运动,而不是某一项技术。例如排球教学单元应该是:排球单元第一次课,而不是排球单元第一次课正面双手垫球。教学单元的评价也要以学生运动能力水平提升、体育品德的展现作为考核的要素。最后在课时计划的设计上,要切合机构化的运动能力提升,更加注重能力的发展,而不是針对某一个动作。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道路在不断推进,我们只要认准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改进策略,将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中职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就会有效地锻炼学生体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赵俊峰.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6(11):192.
[3]刘永虎.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07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