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云
[摘要] 目的 阐述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FPG(5.61±0.51)mmol/L、2 hPG(7.48±1.20)mmol/L、白细胞减少者占2.5%、患者感染率0.0%、口腔溃疡率为0.0%、入院前、住院中及出院后,满意度分别(94.58±2.05)分、(96.52±1.51)分及(93.99±2.50)分。对照组护理后FPG(8.15±1.02)mmol/L、2 hPG(11.15±0.63)mmol/L、白细胞减少者占25.0%、患者感染率7.5%、口腔溃疡率为15.0%、入院前、住院中及出院后,满意度分别(78.49±5.20)分、(76.48±3.17)分及(80.33±2.15)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的安全性,减轻白细胞减少症状,降低血糖指标,预防感染及口腔溃疡,提升患者满意度。
[關键词] 急性白血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整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068-02
急性白血病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确诊后,及时给予化疗,可抑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1]。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急性白血病相比,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疾病治疗安全性差[2]。有研究指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化疗后护理的安全性,抑制白细胞减少[3]。该文于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40)性别:男/女=30/10,年龄(63.29±8.82)岁,糖尿病病程(9.52±1.20)年。对照组(n=40)性别:男/女=29/11,年龄(64.10±7.96)岁,糖尿病病程(9.82±1.3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已确诊为急性白血病。②均合并糖尿病。③患者无其他系统重大疾病。④自愿参与。⑤已完成化疗。⑥患者均伴有白细胞减少。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给药、不良反应的预防、血糖监测为主。
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急性白血病起病较急,加之糖尿病的影响,患者往往伴有绝望、恐惧、焦虑的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存在放弃治疗的行为。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安慰与鼓励。可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增强其自我效能。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使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改善其心态。②健康教育。为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急性白血病发病原因”“化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化疗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糖尿病对急性白血病化疗的影响”“自我干预方法”“白细胞减少的原因”等为主。③饮食护理。血糖指标过高,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恢复不利。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此外,患者同样需保持清淡饮食,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物,少食多餐,严格控制血糖,使白细胞减少得以减轻。④体温护理。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如体温平稳,每日测量两次即可。如体温波动幅度大,则需增加测量次数。一旦发现体温异常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降温。⑤感染预防。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发生白细胞减少后,机体免疫力将明显下降,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也将有所提升。为降低感染率,每日清晨、餐前、餐后、睡前采用0.9%NS、2%碳酸氢钠漱口液交替含漱3~5 min。保持全身皮肤清洁,每日温水擦浴一次;大便后,需冲洗肛门,并采用湿巾擦干净,动作轻柔 。伴有痔疮者,需每日采用1:5 000高锰酸钾坐浴。女性患者,阴道口、尿道口及会阴部位需保持干燥清洁。当患者WBC<1.0×109/L时,应立即将其转移至单人病房。患者的病房地面、物品、床单、衣物、空气需每日消毒,降低感染率。当患者体温>38.5℃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并立即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疾病。⑥口腔护理。患者应采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预防牙龈出血。刷牙时间应为餐后30 min,患者需多饮水,多漱口,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一旦发生口腔溃疡,需采用2%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含漱口液3~5 min后吐出,后采用庆大霉素涂抹局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FPG(5.61±0.51)mmol/L、2 hPG(7.48±1.20)mmol/L。对照组护理后FPG(8.15±1.02)mmol/L、2 hPG(11.15±0.63)mmol/L。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白细胞减少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后,白细胞减少者占2.5%、患者感染率0.0%、口腔溃疡率为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白细胞减少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入院前、住院中及出院后,满意度分别(94.58±2.05)分、(96.52±1.51)分及(93.99±2.50)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x±s),分]
3 讨论
白细胞减少为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的常见风险,患者机体免疫力低,发生感染、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风险高,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不利[4]。导致各类风险发生的原因,与化疗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与患者血糖控制不善、护理内容欠完善同样存在联系[5]。针对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虽较为科学,但内容缺乏完善性,护理效果有待改善[6]。该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后白细胞减少者占25.0%、患者感染率7.5%、口腔溃疡率为15.0%。为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本院实施了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内容更加完善,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应用效果更佳[7]。该文研究发现,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FPG(5.61±0.51)mmol/L、2 hPG(7.48±1.20)mmol/L,与常规护理相比,血糖指标更低(P<0.05)。该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白细胞减少者占2.5%、患者感染率0.0%、口腔溃疡率为0.0%,与常规护理相比,白细胞减少症状有效减轻,患者发生感染及口腔溃疡的风险同样有所降低。该组患者入院前、住院中及出院后,满意度分别(94.58±2.05)分、(96.52±1.51)分及(93.99±2.50)分,提示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的安全性,减轻白细胞减少症状,降低血糖指标,预防感染及口腔溃疡,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丹环,幸永凤,杜红艳.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9):1637-1638.
[2] 刘蓉,骆亚南.个体化护理可干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联素、Cys-c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2):803-809.
[3] 魏敏.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3):533-535.
[4] 伍满群,孙爱华.1例CAR-T细胞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74,276.
[5] 田金满,丹海永.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學杂志,2018,28(2):295-297,308.
[6] 陈小丽,冯一梅,曾韫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0):1104-1107.
[7] 冯娜,杜欣,张诚.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6,45(33):4742-4743.
(收稿日期: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