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式塔学派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强调“整体”意识的重要性,声乐学习过程中易出现过分强调局部而忽视整体的情况。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笔者从“声乐技巧的整体性”“舞台展现的整体性”“声乐表现的整体性”及“演唱风格的整体性”四个方面阐述整体性意识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及其有效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声乐;整体性;舞台展现;声乐表现;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何谓整体性?虽每个领域不同的理解,但大体上说,就是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形成部分与整体间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整体的性质。[1]声乐是以人作为个人整体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以身体作为乐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声乐的学习也有它的整体性。《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会根据自己内心激动的程度,自发地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这是人天生的一种能力。但是在聲乐学习的过程中却很容易顾此失彼,稍有不慎,易出现过分强调局部而忽视整体的现象。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整体性意识”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一、声乐技巧的整体性
声乐学习中被提到最多的问题,也是唱歌的首要问题,就是声乐的技巧。但是任何的技巧都不能够太过强化,否则会让学习的人顾此失彼,形成一个单一的印象,导致在以后的歌唱中很难有整体意识,所以建议把唱歌的问题进行结合练习。例如:气息和位置结合练习,气息和声音结合练习,气息和情感结合练习,气息和吐字结合练习(如图1),这样有助于形成整体的概念,避免以偏概全。
(一)气息和位置结合练习
单独的气息练习会容易憋闷,笔者通过多年的练习和实践发现,有两种最简单、最容易找到两者感觉的方法,分别是“打嘟噜”和“闭嘴哼鸣”。
1.打嘟噜
模仿摩托车启动时候的声音,但是要强后即弱:发音的瞬间要强,之后马上弱下来,非常小的气息轻轻地带着,这样容易找到音头的感觉,腹部气息发力的力量,和上高音时所需要的气息。强短弱长:气息持续的时候、人要保持很放松的状态,如果能够连续打4小节左右,每小节4拍或者更长,那么唱歌的气息基本是够的,且是很高、很自然的歌唱位置。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很快找到气息和声音的位置和状态且不会僵。
2.闭嘴哼鸣
小声哭泣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小声调整到放松的位置,轻声哼鸣,自然的气息,忌憋、紧。可以从小字二组的g2——b2开始,下行,可以朝下进行到小字组的g1左右。尽量让学生做到轻松自如,这个状态也是很好的歌唱状态。建议从高声区慢慢到低声区,这样更容易保持住哼鸣的高位置。
(二)气息和声音结合练习
刚开始唱歌时,一部分人不易把声音放出来。本人通过不断歌唱练习和教学实践,发现有两个方法比较有效。
1.喊嗓练习
戏剧里面的喊嗓练习对放开嗓门找到高位置、有腔体地唱歌是很有帮助的。方法是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地方,固定在高位置,声音由下朝上喊i母音和a母音,先练习i母音,找到稳定的气息和声音结合的状态之后,可以尝试着将a母音和i母音一起练习,用i母音带a母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喊人练习
朝远处或者很远处喊人,即用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场景提炼出来练习,能够很轻松地找到高位置、有气息、圆润的声音。
(三)气息和情感结合练习
声乐学习过程中,容易在开始时过度追求技巧,等发现缺乏感情和变化的时候再花时间去弥补,导致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认为将技巧学习和通俗歌曲演唱相结合,是最容易找到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
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几首通俗和流行歌曲,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感情和共鸣。建议挑选有一点难度的作品,比如李娜的歌曲,对专业的声乐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女人是老虎》的俏皮、风趣,让人很容易投入,也很容易找到感情和音色的变化;《咱爸咱妈》的气声运用,声音的自如控制,情感的由心而生,每个人都能够很容易跟父母产生自然的情感,也比较容易表达出来。
(四)气息和吐字相结合
民歌的咬字和吐字相对其他唱法更为复杂,因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咬字和吐字要求,这对歌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不停地摸索,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咬字吐字越在自然的状态下就会越清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练习。
首先,在演唱一首歌曲的最初,可以采用轻声歌唱的方法,将歌词唱明白了,将旋律了然于心,再逐渐将声音放大。这一个过程可以反复几次,效果会更好。周小燕先生曾经说过,在唱歌之前一定要念歌词,许多作曲家都是根据歌词来谱曲的,声乐作品其实是把语言音乐化了。[2]所以,在了解语言的基础上歌唱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有效果的。
其次,通俗歌曲的练习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比如:《不爱胭脂爱乾坤》对气息、声音、情感、咬字、吐字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一代女王的霸气和娇柔都在唇齿之间,是练习“千斤白,四两唱”最好的实践。还有邓丽君的歌曲,对声音的控制、对情感的处理及咬字吐字都是很讲究的。甚至异性的歌曲也是可以尝试的,比如刘欢的歌、韩磊的歌等,那些起伏大、情绪深沉的都可以拿来尝试。通俗、流行歌曲浩如烟海,值得学习民族、美声的去练习和借鉴。
还有,就是京剧里面的咬字、吐字也是非常好的借鉴。本人有幸在深圳市教育局举办的京剧班里学习了一年,师从国家二级演员何青贤老师学习,深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深挖和借鉴。当然,这里面民歌、美声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两者能形成互补。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老师是跨界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她曾在采访中说过,大家都认为一个人不可能两样都做好。[3]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我认为如果利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两者是都能做好的。
二、舞台展现的整体性
等唱歌具有了一定的表现力之后,就离不开舞台的磨练了。艺术的学习离不开舞台,在学习的过程中,若能够适当地登台演出对声乐学习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如在练习方法、自信心、性格及形象等。周小燕老师说的特别好:“尽管你唱美声、民歌、通俗用气、共鸣、表现等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演唱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要给人以美感、朴实,用心唱,心要真诚,要投入。这样,观众才会对你有好感。”[2]这应该就是歌唱的整体性的最佳诠释,从心出发,以真诚为桥梁,才能够到达观众的心。
在学习音乐的最初阶段,就要给学生舞台表演的机会,借此锻炼他们的胆量,若能够走上音乐这条路,就不至于因胆怯登台而造成舞台表演障碍;即使不走音乐这条路,对以后的人生,无论心理自信还是形象管理都有很大帮助。
舞台上,面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人的表演欲被激发的同时,人的性格特点也会因舞台而慢慢展现出来,如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或不稳定外倾型(按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的性格理论划分)[4]。通过舞台上的表现,学生能够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收获自信、从容合作专业等成果,进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素养,最后甚至达到可以作为终身事业的高度。教师也能够观察出该学生是否适合从事音乐工作,就能够很从容地给学生指引发展的方向。当然,切勿过分沉溺于舞台,否则可能会造成孩子唯我独尊、不易合群、太注重自我等毛病,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平衡。
三、聲乐表现的整体性
从抽象层面看,艺术是相通的,本人的音乐学习和教学经历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艺术造诣和个人素养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曾经观摩一个比赛,印象非常深刻:两个选手演唱水平非常结近,可是评委给出的分数却相差很大,观众充满疑惑,因为跟心中的标准差太大了。后来评委的解释让观众茅塞顿开:演唱的时候,一位选手头脑中有画面,给人描绘了一幅幅画卷;另外一位选手只是在竭力展示优美声音和美好的个人形象。有人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在其他领域的素养,如广泛阅读,让自己的文学修养得到提高,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她的理解就不一样了。练习舞蹈,让自己有很好的形体和强壮的体魄,这样登台演唱时他的气息和形象会提升,进而增强了整个舞台的信心。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会让自己的舞台表现有很好的支撑,能够翱翔在更广阔的天地。若只是单一练习声乐这一项,慢慢就会产生无源之水,独木难支之感!周小燕先生还有两句经典的话让我们共勉,一句是:“我不太相信:一个连母语都唱不好的歌唱家,他(她)的外国歌能唱得多好!”还有一句是:“在中国,你不要唱外国歌蒙中国人,也不要到外国唱中国歌去蒙外国人。你一定要到国外,去唱外国歌征服外国人;在中国,要唱中国歌打动中国人,让中国人喜爱你。”[2]声音表现的整体性就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
四、演唱风格的整体性
当唱到歌剧或者是比较大的作品的时候对感情的要求比较多,对生活的领悟也会有一些要求。只有在生活中有一定经历和阅历的人,才能把控得住,且慢慢就形成了个人的演唱风格。比如演唱《孔繁森》等中等难度作品,有对生活中好人好事的积累,有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头脑中有党挽救民族、关心人民的形象才更容易投入。再如《恨是高山,仇是海》歌剧片段,如果演唱者连仇恨是什么感觉都不知道,想完成作品那岂不是痴人说梦吗?仇恨的感觉从哪里来?只能是从生活中观察、感受、积累而来,或从阅读感悟中来。演唱风格的整体性就是一个人全面的精神面貌在演唱中的体现,绝对不是单纯的“炫技”。本人对声乐感悟也是源于生活阅历的增多,源于近二十年声乐学习和教学的点滴积累。
五、总结
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Gestalt Theory),在德语中“格式塔”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该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强调“整体”意识的重要性。[5]因此,声乐学习中利用整体性意识有其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在实践中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期待在声乐学习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中国的灵魂和血脉播撒到每一个艺术作品和观众心中。
参考文献
[1]刘子辰.谈声乐演唱中的音乐整体性[D].天津音乐学院,2019:2-3.
[2]陈建彬.周小燕谈其声乐艺术理论及思想[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4):10-12,4.
[3]吴碧霞,徐天祥.十年再回首:吴碧霞的中外“跨界”之路[J].歌唱艺术,2011(4):4-9.
[4]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401-420.
[5] 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理论[DB/OL]. (2018-07-18)[ 2019-09-07].https://wiki.mbalib.com/wiki/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作者简介:熊容(1979—),女,本科,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为合唱教育及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