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把握小学生的阶段性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准确引导,促进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言语;思维;策略
创造性思维,即人们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言语是人们在生活交际和其他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言语创造性思维是言语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指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运用语言的思维过程是以感知、记忆、思维、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整合性和求新性为主要特点的心智活动。
言语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的学习关系影响巨大,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一、 注重言语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在教学观念上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发展提高的同时,还要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把小学生言语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语文教学同步发展。
(二) 在教学规律上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古诗文分析中有一首韩愈的《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时,如果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就比较不容易理解诗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他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场面,如远远向街上望去,街道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如果走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街上其实还有很多空隙;或者引导学生观察农田里的禾苗,就会发现稻田中的禾苗种的是比较零散的,但站在远处去看就会感觉田里是一片绿油油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充分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这就是生活经验的迁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思路也拓宽了,这对于学生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 在教学方法上
语文教师不能只有单一的教学方法,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还是单一的讲授法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讨论法、提问法等方式教学,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小学语文课堂建成开放的,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例如,毛泽东的《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不少学生对“暖”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他们的理解大胆提出来,一些学生觉得为“天气暖和”,还有的认为是“红军克服困难,强渡金沙江后高兴的心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积极鼓励,对学生的答案要充分肯定,并积极评价。
(四) 在教学内容上
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研究教材,找出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材料,课内教材与课外阅读材料相结合,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比如,教材上的插图丰富,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感受陈述出来;或者,把课文相关内容的关键词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这些词语造句,再连成一段话,复述课文内容。例如,复述《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主要内容,教师提供“看重、热情、礼貌、偏见、努力、清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个词语给学生,让学生连词组段,复述课文内容。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多种作文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改变过于统一的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 学校应开展读书、口语交际、演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
学校要把图书馆开放起来,明确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这对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还要鼓励学生开展阅读的同时,展开自由讨论,交流心得,展开互动。让学生把他们阅读时的感受或启发及时用文字记录下来,提高写作能力。学校还可以开展学生演讲比赛,或者知识抢答竞赛,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选活动,设计口语交际情境教学,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才华。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热情,还能促进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
二、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言语思维的策略
(一) 对比赏析中发展判断思维
语文教材内容的言语形式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显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形式中包含着的丰富内涵,这是教学内容的言语形式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因此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多应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尝试性替换词语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词语的运用以及他们前后的联系和变序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引导,增进理解言语的形式,这对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例,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的核心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难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开始分析时,不少学生的认知都是比较简单的,有的学生仅从人物外表进行说明,有的学生则从爱因斯坦所取得的成就来说明。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时再适时从文章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着手,要求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对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文章在这个地方对爱因斯坦的外貌进行描写起到哪些作用?如果将其删除,会不会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时,不少学生在细心阅读分析中就会发现,这个地方的外貌描写与第一段的内容形成了对比,突出表现了爱因斯坦是一个虚心受教、善于改正的人。这里的外貌描写对于整篇课文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词语的删除前后内容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比较赏析,这样也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在诵读理解中发展抽象思维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还处在形象思维的认知阶段,喜欢借助外界事物进行思考,比如一些具体的事物或者图片才能产生思维运转。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强,这时,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化发展到抽象性思维。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可借助多重化的传统国学中的经典诵读来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经典的诵读中感受情感、体会内容,并能高度概括言语形式的规律。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中有关“飞天”的描写语段,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自由读、集体认知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从语段的优美语言中体会到飞天的动作之美、形态之美,还可以让学生从这一语段中体会到排比修辞手法的应用。在类似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通过多次的诵读可以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将本来停留在表面的形象思维逐步深入理解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
(三) 在揣摩内涵中发展推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分析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进行品味,能够推敲、体会他们的含义、形象以及感情色彩等,特别是其中精妙之处,要好好品味其传神之处,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四) 在洞察矛盾中发展分析能力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都是借助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言语形式的质疑中发展起来的,在分析教材内容的认知过程中,激发思考,深度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促进思维能力地发展。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时,教师分析文章的重难点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课文内容分析结束后,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超前,没有沉浸在故事分析之中,他们提出自己的异议:“廉颇可以比较低调的去认错,为何非要选择用‘负荆请罪这种大张旗鼓地方式来道歉呢?感觉好像在作秀呢?”对于学生的这种超前认知,教师必须要及时进行解惑。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知识,从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其实廉颇这样做,也确实有作秀的意味,特意引发轰动效应,但廉颇的做法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特意要让秦国上下都知道赵国的文武大臣团结和睦,万众一心,秦王就不敢轻易出兵攻打赵国。类似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言语能力,要把握小学生的阶段性心理,有的放矢,准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贾香花.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天中学刊,2008(8):131-134.
[3]杜艳芳,刘芳丽.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12(10):130-133.
[4]杜艳芳.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3):36-38.
[5]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王灿明.儿童创造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马文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秋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