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星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1206 )
随着心理伦理学的发展,医学观念的转变,不仅要求医疗安全,更要求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在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after-pains)。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天自然消失。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出现,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剧烈的疼痛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导致产后生活质量下降。有效的防治和护理可以减轻产后宫缩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现就产后宫缩痛的预防、治疗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产后宫缩痛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产后的生活质量,故应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疼痛,促进产妇的身心康复。通过产前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定期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予以相应解答,使产妇充分了解产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及其原因,及早做好心理准备。产后应避免搬提重物、久坐久站,坐时给产妇臀部垫个坐垫。产后不洗冷水澡,避免受凉,做好保暖工作等来预防产后宫缩痛。
何庆凤等将220例经产妇随机分组,利用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的低频脉冲原理,通过治疗片所释放出的仿生电磁波和温热效应,改善盆底肌及子宫肌血液循环,帮助产妇减轻腰背部和宫缩疼痛。操作方法:接通电源后选择“子宫复旧模块”中的“温热模式”,清洁消毒下腹部皮肤,将4个温热导电片涂上凝胶后分别交叉放于消毒区域,并避开伤口,或将温热导电贴片前后腹部背部交叉放置。启动“子宫恢复”模式,时间20分钟。该研究表明,对产妇产后宫缩痛具有明显减轻作用,促进子宫复旧,利于产后康复。
2.2.1 中药内服
张晓颖给予治疗组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腹痛,日1剂,早晚2次温服。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产后宫缩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2.2 穴位按摩法
按摩三阴交穴可加快体内血运,达到促进气血调和、疏肝理气的效果,抑制产妇痛觉感受与情绪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具体做法:先给产妇讲解按摩方法取得配合;其次进行操作示范,对三阴交穴位做规律按摩,利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穴,一压一放为一次,也可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按揉三阴交,持续时间5~10min。卢凤环对100例产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按摩三阴交穴对减轻产后宫缩痛疗效显著,提升产妇身心舒适度。
2.2.3 灸法
艾灸刺激三阴交可调和冲任气血,具有较好的抗痛作用和松弛肌肉之疗效;同时能抑制痛觉感受和情绪反应,提高机体对疼痛的抵抗力和耐受力。具体方法:将两个灸盒分别固定在产妇双侧三阴交穴处,根据产妇感觉的温热度调节控制火力大小,治疗15min 。祝丽娟等通过对200例产妇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该治疗疗效确切,同时有助于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提高产妇舒适度,有疏肝理气、温经强体的保健功效。
刘彦等对产后腹痛的产妇艾灸子宫穴,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具体做法:于产妇分娩后2h给予艾灸,取平卧位,将艾盒置于右侧子宫穴,热度适中,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天。该研究表明,艾灸子宫穴能有效缓解产后腹痛症状,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中医雷火灸是通过中药燃烧产生的热能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起到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具体方法:主穴为神阙穴、子宫穴、关元、气海、中极穴,配穴为三阴交、合谷、肾俞等穴位。通过悬灸的方法在产妇产后第一次发生宫缩痛时开始治疗,每次25~30min,每日1次,治疗3天。阳秀芳通过雷火灸治疗发现,产后宫缩痛产妇接受雷火灸治疗有助于其疼痛程度的减轻。
2.2.4 穴位疗法
张翔娣等将耳穴贴压镇痛治疗应用于产后宫缩痛产妇,方法是将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肾上腺、子宫穴等穴位在产妇耳内找到,并进行标记,75%酒精棉签对穴位消毒,应用长宽均为0.5厘米的胶布黏贴王不留行籽,固定紧密,用适当力道按压,每天3~5次,每次10分钟。研究发现,耳穴贴压不仅能减轻产妇的疼痛感,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费用低廉,可靠安全。
2.2.5 联合治疗
罗小梅将28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局部按摩缓解产后疼痛,结果发现通过指导其取低半卧位、按摩阴包穴、血海穴等能降低产后24h的疼痛评分,同时缩短了宫缩疼痛的持续时间,提高了产妇的身心舒适度(P<0.05),该研究表明,早期体位干预联合局部按摩对缓解产后宫缩痛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产后宫缩痛可导致产妇产生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不利于产后的康复。而产妇长时间处于情绪紧张、焦虑时,疼痛感也会加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妇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其情绪,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度,从而有效减轻产后疼痛。通过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可依赖关系。主动关心体贴产妇,鼓励产妇及时诉说疼痛,告知引起疼痛的原因与规律、疼痛的自我评估及应对措施。帮助家属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给予产妇更多的爱和关怀,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降低产后的疼痛程度。
情志护理是中医较为常用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使产妇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蔡英如等运用情志护理来缓解经产妇的产后宫缩痛,其根据孕产妇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顺情解郁、释疑解惑等心理护理方法,通过情志传递,让产妇忘了疼痛,身心得到愉悦,顺利度过了产后宫缩痛最剧烈的两天。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改善和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状态,有效减轻疼痛。
3.2.1 积极开展疼痛评估
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为患者的主观感受,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倾听产妇主诉,根据其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和性质。可参考WHO视觉模拟疼痛分级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分级。0 级(0 分):无痛;Ⅰ级(1~3分):轻度疼痛,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Ⅱ级(4~6 分):中度疼痛,睡眠不宁、有痛苦呻吟;Ⅲ级(7~10 分):重度疼痛,吵闹,烦躁、不能睡眠、心悸、多汗。
3.2.2 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
改变睡姿,坐时给产妇臀部垫个坐垫也会有帮助。重视产妇主诉,定时巡视观察,了解产后宫底的高度、子宫收缩的质地;观察恶露的量、色和性状;使产妇了解引起宫缩疼痛的原因,如子宫收缩良好且恶露量正常可教其按摩子宫或使用热水袋热敷小腹部可减轻疼痛,每次敷半小时,对疼痛较为严重而无法忍受的产妇可通过减慢缩宫素滴注速度,必要时给予止痛剂等方法缓解疼痛。通过护理干预可以使产妇掌握缓解疼痛的知识与技巧。帮助产妇取半坐卧位,单手做腹部按摩,帮助子宫收缩,有利于恶露排出。教会产妇深呼吸的方法,重复数次可使紧张的肌肉放松,缓解焦虑情绪。与产妇多交谈,认真倾听她们对疼痛的描述,通过与产妇交流或让产妇听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产后在饮食上注意益气补血,指导合理均衡饮食,进营养丰富、益气养血的食物调理血虚和血瘀。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食物中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食多餐,易于消化,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董晓江等利用辨证施膳,根据辨证情况指导进食。针对血虚型产妇指导进食营养丰富、益气养血的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而血淤型的产妇可用山楂红糖煎水频服。可起到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效,有效减轻产后宫缩痛的程度。
通过满足产妇对舒适的需要亦可减轻其疼痛,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采取合适的半坐卧位,提供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促进其舒适,心情愉悦,从而减轻疼痛感。
在产后宫缩痛的治疗方面,应尽量选择安全性高且不影响母乳喂养的中医疗法,结合预防、心理护理、疼痛评估、疼痛缓解、膳食护理、舒适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产后宫缩痛的程度,提高产妇的舒适度,促进产妇的身心康复,同时也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随着妇产科护理学和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疗法将会更多运用到产后护理中,许多的中医学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只有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有效防治和缓解产后宫缩痛,为广大的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