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丽,谭嘉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随机抽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住院时间>20d,卧床时间24h/d的100例ICU脑外重症患者,均为大手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组100例,其中,男性病例为58例,女性病例为42例,年龄35~65岁。均为不能自主进食,须通过鼻胃进食的意识障碍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比较性(P>0.05)。
对术后的研究组患者实施鼻胃管插入胃内,回抽胃液<100ml,无消化道出血现象,用能全力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整个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包括:无菌技术的操作、营养液的选择和配置、输注的速度、温度、浓度等)。使用肠内营养泵持续24h均匀输入营养液,剂量、浓度、泵注速度分别从250ml、0.9kcal/ml、20ml/h,以后泵注速度逐日增加10-15ml/h,剂量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稍作调整,将营养液浓度调至1.3kcal/ml,并结合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不足部分热量。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
①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大便次数、量,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腹泻、便秘、呕吐、反流、误吸、堵管)发生;②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上臀肌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情况;③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血红蛋白等;④氮平衡:氮平衡(g/d)=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为检验计量数据,x2为检验计数数据,两组数据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两组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氮平衡、总蛋白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中有13例以及对照组中有21例分别出现了便秘、腹泻等情况;有6例研究组患者以及13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研究组中有3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6%。对照组有8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16%。
目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是由护士完成的,护士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①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鼻饲管:采用质地较软、刺激性小的专用鼻饲管,选择合适的管径,有效避免发生误吸、脱出、鼻胃管压迫、呃逆等并发症发生。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滴管与营养管的连接处,必要时用无菌纱布包裹各接头处,滴管做到每天更换,营养液24h内必须输注完毕,以免造成感染。 ③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防止口腔黏膜干燥,减少口腔炎症发生。 ④规范化操作:鼻饲前应抬高床头10~30°,减少胃反流,也能降低颅内压。遵守浓度从低到高、速度从快到慢的原则,温度应保持在40°左右为宜。每次鼻饲完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冲注胃管,减少堵管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ICU重症患者不同程度的患病情况,采取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可提高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力,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这说明,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