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玉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810800)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具有侵入性操作特点,手术室一直处于高风险和高强度的紧张缓解,导致相比普通内科科室护理具有更高的难度[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苏醒,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现已经无法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而人性化护理在该方面则有着一定的优势[2]。我院针对40例手术患者开展了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效果理想,现做出下述报道:
研究于人民医院择取80例手术患者,均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院,以入院先后顺序为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区间20~72岁,平均(43.6±3.3)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4.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行性。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手术事项等。
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具体:①人性化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明确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访视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叮嘱其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保证患者对自身病情、手术情况均有一定了解,通过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患者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人性化术中护理,患者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理做好交接工作,进入手术室后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术中可通过握手等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安全感,针对非全麻患者可进行语言沟通以了解患者的情况。术中保护好患者隐私,给予保温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性。③人性化术后护理,术毕清理患者机体上的手术血迹,时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苏醒情况,患者意识苏醒后告知患者手术顺利,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转入病房后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病房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需求,针对疼痛强烈患者给予转移注意力、药物镇痛等方式的缓解。术后1~3d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①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数据,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度及基本满意度之和。②护理质量评分项目包括[3]:仪表行为、护理技能、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及健康教育等5项,每项评分总2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实验数据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s)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对照组患者满意25例(62.5%),基本满意7例(17.5%),不满意8例(20.0%),总满意度32例(80.07%);观察组患者满意30例(75.0%),基本满意8例(20.0%),不满意2例(5.0%),总满意度38例(95.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仪表行为(15.18±1.02)分、护理技能(16.44±1.13)分、服务态度(15.43±1.04)分、语言沟通(14.25±1.16)分及健康教育(14.26±1.05)分;观察组患者仪表行为(18.15±1.06)分、护理技能(18.24±1.15)分、服务态度(17.47±2.02)分、语言沟通(17.36±1.82)分及健康教育(18.33±1.08)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室有效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影响,传统护理干预重点关注病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种护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护理需求[4]。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学中的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将传统护理模式的以病为本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兼顾患者生理心理护理需求,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以提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
手术患者因侵入性操作的刺激,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通过人性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5]。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时刻报以善良、关怀的心态,开展换位思考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提升其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足以说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理想,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该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