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旭
(江苏省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脊髓损伤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慢性伤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问题,一般愈合时间>2周,对日常生活影响明显。而负性情绪状态,会延迟慢性伤口愈合时间,导致生活受限。为了稳定患者心态、减轻患者疼痛感,需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配合[1]。相关资料指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慢性伤口患者为例,总结护理方案价值。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总计200例。纳入标准:(1)慢性伤口需换药患者;(2)患者依从性高;(3)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病症患者;(2)合并精神异常患者;(3)无法定期换药患者。进行200例慢性伤口患者分组,小组例数相同。对照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介于20~68岁,年龄均值(56.50±7.30)岁。观察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介于22~70岁,年龄均值(57.05±7.60)岁。对照组、观察组慢性伤口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对照组—给予慢性伤口患者换药常规护理,即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叮嘱、口服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换药期间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当前心理状态、情绪产生原因,给予患者情绪安抚,说明乐观心态对伤口愈合的积极意义。另外,结合患年龄、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选择感兴趣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情绪。(2)认知干预。和患者沟通中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情况,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强调注意事项。另外,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并以图文结合方式加深患者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行为干预。优化换药环境、气氛,结合患者伤口情况辅助其取舒适体位,保护患者隐私,换药期间以舒缓类轻音乐稳定患者心态。另外,护理人员换药期间要求专业性强、动作轻柔,避免换药增加患者伤口疼痛感。
记录慢性伤口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改善情况、伤口疼痛情况。
参考SAS、SDS量表评价慢性伤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单项指标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状态越差。参考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慢性伤口患者疼痛状态,分数介于0~10分,根据分数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标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强。
200例慢性伤口患者观察指标结果以SPSS 19.0计算。疼痛程度占比率以%形式展开,情绪以及疼痛评分情况以“±s”形式展开,分别进行x2、t检验。结果P<0.05,表示慢性伤口患者对比指标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慢性伤口患者干预前SAS为(45.5±4.3)分、SDS为(44.8±4.0)分,干预后SAS为(28.8±3.2)分、SDS为(26.5±2.3)分。对照组:慢性伤口患者干预前SAS为(44.5±4.5)分、SDS为(44.3±3.9)分,干预后SAS为(36.6±3.6)分、SDS为(35.8±3.7)分。干预后组间SAS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28.6506,P=0.0000;SDS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21.3469,P=0.0000。
观察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中无痛19例、轻度疼痛56例、中度疼痛重度15例、疼痛10例,VAS评分为(2.3±1.0)分。对照组:100例慢性伤口患者中无痛8例、轻度疼痛50例、中度疼痛重度20例、疼痛22例,VAS评分为(5.05±1.0)分。组间VAS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19.0918,P=0.0000。
慢性伤口病因复杂、迁延不愈,日常生活受限,所以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另外,换药室人群集中且流动量大,有隐私暴露的可能性,加上换药疼痛,增加了患者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增加患者疼痛感,延长伤口愈合时间,所以需重视患者换药期间护理工作,通过心理护理、行为干预、认知干预等护理干预稳定患者换药期间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感[3]。姚国丽,刘青霞,马金艳等人研究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行伤口换药患者疼痛、心理状况改善明显[4]。
结果显示:组间指标评分、疼痛占比率差异显著,P<0.05。和姚鑫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护理干预后慢性伤口患者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5]。
综上所述,慢性伤口换药期间疼痛感、情绪明显,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负性状态,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