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
(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抑郁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分娩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情况下多发生于生产后1.5个月之内,也就是产褥期,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失眠、绝望、疑虑以及烦躁等,病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或杀婴念头或行为。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均能自行恢复,随着婴儿成长而缓解,婴儿不主张采用药物治疗,但对于母婴而言均会造成不良影响[1]。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抑郁症产妇,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加行产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依从性。现分析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抑郁症产妇,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30例。护理组,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46±6.22)岁;孕周36-41w,平均孕周(38.47±1.12)w。参照组,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58±6.15)岁;孕周37-41w,平均孕周(39.26±1.04)w。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符合抑郁症界定;②均为足月妊娠,且婴儿身体健康;③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
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检查、健康宣教以及告知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护理组产妇则实施产后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产妇在分娩后由于生理上存在较大变化,一部分产妇难以接收,因而极其容易出现心理与情绪上的波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产妇家属的指导工作,引导产妇家属加强与产妇的陪伴与沟通,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并且作为产妇的配偶,应该与产妇一起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进行学习,使其能够感受到家庭温暖,旨在改善产妇的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2]。同时详细地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积极的帮助产妇照料婴儿或解决其他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的产妇,需要仔细询问产妇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劝慰工作,缓解其不良的心理压力。
比较两组产妇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
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对产妇心理状况进行判断,分数越低则表明焦虑、抑郁状况越轻。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予以统计学计算。护理依从性以(%)形式展开,x2检验;焦虑、抑郁状况数据以(±s)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组产妇完全依从18例,基本依从10例,不依从2例,依从性为93.33%(28/30);参照组产妇完全依从6例,基本依从15例,不依从9例,依从性为70.00%(21/30);护理组产妇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545,P=0.0033)。
护理组产妇SAS、SDS自评量表分别为(45.28±6.47)分、(43.78±7.22)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62.45±6.18)分、(63.57±6.03)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抑郁症作为产后分娩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上应该及早识别并处理,以尽快消除产妇不良情绪。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性格偏执女性产后抑郁发生率更高,因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可于产前对产妇人格就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性干预具有偏执特征产妇,防止或减轻其产后抑郁状况。同时在心理护理中,除了交流与沟通外,还可以采用音乐干预,为产妇播放旋律优美及节奏明快的轻音乐,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焦虑不安状况,也能对产妇情绪与神经功能进行调节,最大限度地释放产妇的压抑情绪[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产妇护理依从性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护理组产妇SAS、SDS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心理护理在产妇抑郁症中的应用能够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情关怀,有效地降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促进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妇抑郁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值得大量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