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兴国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素质教育已经普及。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意识的素质型人才,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认知与了解基础文化以及交流内容的正式起点,对于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生活化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完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生活理念 语文教学 课程生活化
语文课堂内容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不论是对于小学生的文化熏陶还是情操陶冶,都是别的课程无法替代的。而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重要性认知尚不完善,因此会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等情况。因此,在现代化素质教育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多种教学模式以及新时代教学理念来进行手段更新,运用生活理念构造语文教学新课堂成了其中一项应用较广的教学手段。包括对于课堂内容与生活联系,在生活中体现语文知识等,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情境导入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在进行教学时有效导入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关注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运用情境导入法将生活与课堂内容相联系,将会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重要性以及实际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通常可以选择使用辅助设备来进行课堂教学,比如播放多媒体设备,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表达,之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学习内容。比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紫色风铃》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通过播放相关风铃内容,再举出现实中自己家的风铃、学校的铃声、钥匙串碰撞的声音等,让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文章中“风铃”的理解,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代入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章“生活”化体验,帮助学生学习效率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融入现代化自然社會、社会生活等内容,让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质疑等语气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们思考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独立学习思维,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提问来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感觉,教师则可以更多地从生活方向帮助学生解答学习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更多的理解,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比如在进行《长城与运河》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则可以从历史角度、生活角度、使用性质等方面对长城与运河作简要分析,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与现实意义。不能单纯对文章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则会成为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自主创新意识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生活化”学习记录
语文课程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同时还存在于“课下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感悟以及学习状态分析,即写日记与写作。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景等等,而让学生记录这些内容进行记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让学生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同时,写日记与写作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生活化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词汇,也会让学生善于使用词汇,乐于记忆词汇,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之中。这样,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有感而发并不会产生语塞现象,而是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日记和作文的记录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整理美言美句摘抄本、随心记录小笔记本等。这些文本的整理将会让学生们养成生活中学习的习惯,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生活化”。这些记录内容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收取检查,而具体摘抄与整理、记录内容并不用固定,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都自己喜欢的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让语文课程学习能够巧妙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独立学习意识,更好的认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并且将语文学习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来,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融入语文课程学习中去。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有效发挥课堂作用,尽量将生活与语文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同时,关注与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在语文课程内容学习时联想到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才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邹必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8).
[2]刘叶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