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娟
每位数学教师都感到复习课不好上,没有新鲜感,学生兴趣不高。在复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感觉是在做无用功。而成绩不好的,不会做的,这部分学生多是问题学生,他们既不想听,又不认真完成,学生不愉快。同时老师上着复习课也感觉不舒服。怎么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策略
复习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的题,要重点解决;
二、精选习题策略
围绕复习的主题,教师一定通览教材,把其中经典的题目圈画出来单独呈现,让学生再次练习;围绕平时单元测试中,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单独摘抄出来,供学生反复训练;教师自己编写或者从资料中查找综合性强的典型题目,作有益的补充。
三、优先提问策略
多给中差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做题的机会,这样便于发现中差生的知识缺陷,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同时,也能调动中差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难度较大或者中差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让优生出面。
四、精讲多练的策略
构建单元或者主题的知识网络体系时,小学生做起来比较困难,且比较耗时,所以可以由教师完成,但要讲解,使学生理解整个知识体系。找规律的问题,学生往往表意不清,这需要教师来规范学生的语言,甚至是让学生记住教师的语言;总之,教师要么不讲,要讲就必须讲明白。再次就是多练,但要突出层次;一般的练习设计都遵循:先基础再拔高,由浅入深的规律。在练习中,题目过易、过难都起不到复习的效果。重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效果,切忌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反对不人道的题海战术。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上,对教材中的练习做到人人过堂,条条过关。二类教辅上的习题可作参考,星号题应视其难度,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不要求人人皆会。选择参考其他练习,一定要先审视,后选择,再设计,最后布置给学生,其量不宜多,其難度不宜过大,提倡层次练习、实施阶梯训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关于练习应该做到:有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切忌烂布置,不批改,杜绝不评、不纠的无效行为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五、培养检查习惯、减少失误策略
复习时如能注意检查的重要性,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根据同学们平时易出现的情况,建议大家从这些地方检查:
(1)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是否抄错。
(2)检查算出的结果是否合理。如:人数是一个小数,甲比乙多,结果算出来还变少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甚远。
(3)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规范计算,便于检查;往往一些数由于书写不规范,抄答案都抄错!
(4)检查单位和答有没有填写齐全。
(5)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
(6)解方程题,要记得写“解”,应用题还要先“设”,这些,同学们老忘记被扣分,要引起重视了!
(7)应用题中单位不相同、“来回的路程”、“两天完成多少”“一半是多少”等易错处的检查;第一个题求体积,第二个题求表面积,把第二个题也求成体积等等。
六、类化跟进策略
围绕难点问题复习时,不要解决一个问题便草草收兵,这样学生的认识不会太深入。最好,教师随机补充相同类型或者稍作变化的题目,供学生再练习,这样便能巩固成果,深化认识。
七、问题解决多元化策略
这里主要是说的“一题多解”,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寻求最优化的方法,向学生倡导这种方法。
八、独立解决问题策略
注意鼓励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题,不要再通过“教师读题”“讨论”,“教师刻意引导”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以免养成学生过于依赖,不能自立的“软骨病”。特别是低年级尤其注意。
九、及时检测策略
复习效果怎样,考试是有效的手段,但要及时的对学生考试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矫正,教师也要根据考试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等。
十、应试指导策略
考前教师一定为学生上一堂“应考准备课”,一方面为学生“减压”,缓解过度紧张的心理,使其充满自信的面对考试;另一方面为学生传授一些应试技巧,比如先易后难,万一遇到不会的题不要用过多的时间,该放弃的要放弃,要有一定的时间检查。
总之,“教无常法,学无定法”,只有适合自身实际、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