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莲
一、同课异构的概念
“同课异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就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研讨,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的意识,精心吃透教材,潜心钻研教法,深入地分析、比较和吸收扬弃,总结教学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个性化的思路,加强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的体验和领悟,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因此,这种教研方式在全区各个片区被推荐采用,这次片区几所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也为整个思明区语文的教研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践情况
根据思明区几所學校不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片区教研组长以“爱”为话题来设计了一堂议论文写作课的同课异构,教师们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各有所长,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达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特色。
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针对议论文教学的特点,重视把握分析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首先,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论据是议论文写作中让人不易把握的。接着,运用投影呈现学生作文中的例子来说明分析议论文事例论据的选择情况,用板书归纳出四种问题:1、没有扣紧论点;2、不准确、不真实;3、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4、事例雷同、陈旧。再者,再运用投影举出事例,教师详细讲解论据的使用的技巧,并归纳出四个要点:1、简练;2、详略得当;3、过渡;4、顺序。最后,教师提出议论文训练要求:积累、思考、多练。整节课教学思路明晰,重难点得到加强与突破,效果良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通过生动的事例展开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受益非浅。
另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颇有特色,重点分析议论文中记叙的问题。首先,教师结合教材回顾议论文的立论和驳论来导入本课,分析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中考作文中议论文的评分标准。其次,举例分析议论中的记叙:由描写武则天的记叙文《无字碑记》中的记叙和以武则天的事例的议论文《点点空白 悠悠情思》中的记叙作比较;分析议论中的记叙的特点以及用例的方法。接着,总结议论中的记叙的目的、详略、位置和用例类型。然后,给出语文九年级中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当场写两段文字。最后,结合学生写好作文当堂评析。本节课在设计中别具匠心,针对性强,分析清楚了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全方面的课堂驾驭能力。
还有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重点作了议论文写作的指导。首先,复习议论文的知识,包括审题、结构、论证方法。第二,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找立意。第三,有确定立意后,让学生找事例来论证。第四,出示教师模范作文,并详细地讲析实例分析的四种方法,包括假设因果法、同类归类法、正反对比法和意义分析法等。最后,布置作文,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这节课达到了手把手教学生写作文的教学目的,没有多余花哨的东西,实实在在地领学生上手,让学生能自己飞。分析讲解中结合了教师的写作心得,根据题目要求,帮助学生领悟写作的门径。整节课深入浅出,言之有物,操作性强,让学生学有所获,反响良好。
三、教研反思
在几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其他教师都有听课,课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通过这一教研模式,大家一致认为很多收获,开展同课异构非常有必要。
首先,“同课异构”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把握。
在教学实践中,上述几位位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结合各自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的。第一位教师结合学生议论文在用例方面的问题进行评析。第三位教师则是在写作指导中强调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差别。第三位教师是结合学生在议论文中对事例进行阐释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示范。可以说,同课异构的过程在比较高的程度上充分地贯彻实践了纲要的这一要求。
其次,同课异构充分展现了教师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不同的教师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设计本身就体现了教师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和咀嚼,教学策略的选择,问题的设计,课堂氛围的营造,都是有一定的思维定势,体现个人特点的,而这一特点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必然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差异中的大多数是无法改变的。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性质、学科发展等角度,这也是合理的、必须的。
第三,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思明区语文教研员陈文莉老师点评指出,对于议论文作为课,可分为课前指导和课后评改两种课型。在课前指导中,可对审题、结构、论证材料和论证方法进行有效指导;评改完学生作文后,要进行一堂作文评点课,重点指导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的把握,以及使用论证材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进行评析。三堂课的设计都需要调整,第一位教师可以在写作之前进行指导,尽量让学生避免在选材上出现一些问题;第二位教师所设计的内容显得太过单一,内容太少;第位教师的内容太多,可将内容分为两堂课的内容,分别为写作前指导和作文后评析。对三位教师都大有启发。
总而言之,“同课异构”活动给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使教师观点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分享,深入讨论等都对教师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加强了个人对不同教学设计的体验和感悟,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非常好地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