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背景下辅导员综合素养提升问题与对策

2019-02-07 05:34谭璐璐秦武峰
绿色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辅导员新时代

谭璐璐 秦武峰

摘要:指出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全方位的改革目标与路径中快速发展,加上00后大学生迈入大学校园,各类新要求、新问题层出不穷。为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辅导员队伍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校园建设的核心要素,要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分析了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 17-003302

1 引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一份国家从宏观层面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2018年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更多政策机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同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并提出要用“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至此,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为职业院校完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提供了框架性制度。关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淡会,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方面提出“六个要”的具体要求,同样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和建设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治素养不够强的问题

在2017年8月31起实施的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对辅导员队伍自身而言,政治素养的要求是要高于其他任课教师的。从木桶原理的角度来看,影响我校辅导员队伍政治素养的因素主要有三点:首要因素是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学习政治学等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占比不高,影响政治素养的整体水平;重要因素是当前辅导员队伍职称评定制度不成熟,很多辅导员迫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压力,无法潜心做好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研究工作;关键原因是辅导员工作忙碌琐碎,缺乏政治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对国情政治认识不足。

2.2情怀素养不够深的问题

教育部令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章第四条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是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但当前随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受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的影响,学校生源的多样性不断增强。辅导员在复杂、繁重的工作中很难数年如一日的保留关爱学生的初心,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好,掌握每个学生的成长态势,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成长关键。另外,“00后”已经步入大学校园,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开放、大胆、敢想、敢做,与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相处时,不论是思维模式、看问题角度、认知能力等都或多或少的不合拍。面对这些问题,辅导员是否能够客观、包容地看待他们,保持教育者的赤城之心也是难题。

2.3专业素养不够硬的问题

“43号令”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九大职责,为此辅导员必须广泛涉猎哲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性、价值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没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积累,难以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将道理讲深、讲透,更难以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心[2]。当前我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班团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近年来逐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但在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与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原因主要是:大多数辅导员比较年轻,没有专业学习过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特别是创业方面并不自信,一般只能通过自身经验给予不太专业的建议;由于辅导员职称评定制度尚不成熟,辅导员不愿工作之余花费精力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也就很难在此方面获得提升。总体来看,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参差不齊。

2.4创新素养不够高的问题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我校也迎来新时代的第一批00后大学生。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的风靡,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性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再加上个性开放、敢想敢做的群体特征,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如cosplay、汉服、洛丽塔、拍摄vlog等新兴事物。但是有些辅导员并未引起重视,认为学生管理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的新特征,始终用陈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效果自然事倍功半。此外,在处理日常办公事物上,有些辅导员为省时省力总是沿用陈旧的老办法、老策略,不愿探究新方法,怕承担风险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3 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对策

3.1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政治素养

“政治要强”。我校辅导员队伍虽然专业多样,但都是中共党员,具有基本的政治觉悟,要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素养要做到:在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之下,辅导员只有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同时要利用好学习强国等APP,潜心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国家发展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国家政策方针,提高政治水平和政治站位。还要提升讲好身边故事的能力,用生动的形式解读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3];学校要进一步增加辅导员职称评审的单列计划,树立辅导员职称评定的典型,给与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年轻辅导员,增加辅导员职业规划的信心。进一步加强辅导员政治素养的培训与考评,倒逼辅导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增加思政教育的理论储备。这样在解决了辅导员的后顾之忧的前提下,既能稳定辅导员队伍又能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素养。

3.2培养“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深情怀素养

“情怀要深”。辅导员要有防止情感麻木的自主意识,始终保持对学生问题的“痛点”,灵活洞悉学生的困扰。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亲近学生、深入学生,利用查寝、班会、班团活动等珍惜每次与学生相处的机会,真正做到与学生“肌肤相亲”。辅导员只有多利用自媒体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掌握学生思潮变化动向,对于不稳定的因素才能及时甄别、化解。辅导员在将自我管理体系与班委对接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我校自我管理体系中“小角色”作用的发挥机制,要本着“豆包也是干粮”的心态充分利用好每个班委。前期的大量投入换来的将是学生成长、班风优良,辅导员也可脱身于复杂的日常事务中,投入到对学生的服务中。学校要关注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辅导员心理拓展活动,帮助辅导员疏导工作中的负能量,让辅导员始终以饱满的正能量感染学生。这样,既找到职业的尊严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又培养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情怀素养。

3.3 培养“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广视野素养

“视野要广”。对于学生而言,辅导员人格魅力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无所不能”,要培养“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视野素养,用真理感召学生,辅导员必须要苦练内功,在提升综合素养上下功夫。为此,辅导员自身要做到本着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素养不断学习自身欠缺的相关知识,例如管理学、心理学、职业规划等;认真完成每学期的辅导员网络课程培训,不能敷衍了事。学校方面应该做到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实践教研室可以主动邀请优秀辅导员加入课题项目研究,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再逐步健全辅导员成长的长效机制[4],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的提升。

3.4培养“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的新思维素养

“思维要新”。辅导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要想培养“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的思维素养,应该:转变工作理念,杜绝“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方式,增强创新工作方式的意识;要把握好“00后”学生的脉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客观认识、了解学生群体新兴事物,关注学生话题,在创新教育引导技巧上下功夫[5]。积极参加辅导员培训,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多吸收其他兄弟院校的创新点;主动学习运用新兴的多媒体软件,多与学生讨论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更能引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共鸣。

5培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人格素养

“人格要正”。辅导员工作涉及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任命、评优评先推荐、学生纠纷处理等,因此辅导员是既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事务的裁判员,更是学校在学生群体中的“代言人”。所以不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需要培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格素养。辅导员自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公正自律的品质。培养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就必须要在行使权力时,秉持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能因自己的好恶和与学生关系的远近来处理事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事物的发展受内因和外因的同时作用,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学校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面对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后生源构成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是必要的。同時,学校方面作为外部因素,也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在进行了顶层设计时,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顽疾狠抓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在职称评聘、培养培训等关乎辅导员队伍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加大政策激励,促进广大辅导员队伍乐为、敢为、能为、有为,充满正能量,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林伯海,建没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N].四川日报,2019-09-11(7).

[2]康沛竹,艾四林.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3):15-18.

[3]陈昕,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强化政治素养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3):114-117.

[4]余晚霞.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78-80.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课题项目(编号:2016GB266)

作者简介:谭璐璐(1990 ).女,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秦武峰(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辅导员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童诗”也精彩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