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钱庆
摘要:指出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上存在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大、师资水平不一、教学时长和设备不够充足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等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资源丰富、个性化教学以及教学评价多样等优势。提出了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17-0008-02
1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以面向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以及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生把计算机应用到本专业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上本门课程之前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计算机相关操作,但要真正达到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研究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以及学生基础水平不一背景下,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学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生源地教学水平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掌握情况不一,部分学生接受过相关教育,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只会一些入门操作,小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毫无基础。在传统的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整体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2 师资水平不一
計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对于师资的需求较大,因此很多学校往往聘用大量的兼课教师进行授课,兼课教师一般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讲授office的使用问题不大,但是普遍缺乏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功底,不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时长和教学设备不够充足
本课程一般开设于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周数较短,总学时一般为32~48学时,有的甚至只有24学时,对于知识点的讲授难以做到具体深入,跟学生更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有的学校因为教学资源有限,课程安排为一半理论一半上机,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理论课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上机操作练习时问不够充分,课后也没有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练习,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只能掌握皮毛。
2.4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
日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知识以及软硬件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教学团队和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例如windowS和office的版本,每隔2-3年都会更新一次,而且变化幅度较大,教师如果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改革创新将会余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普及,教学方法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翻转课堂的出现,催生出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这种在线教学模式,随后又出现了更加适用于特定班级的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相比MOOC而言.SPOC更加侧重于小规模特定人群,对于教师利用在线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有帮助,能有效地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教学难点[1]。
3.1 教学资源丰富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或者教师团队开发的个性化资源,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师资水平不一的情况[2]。而且网络资源往往更新较快,节约了教师的教学资源的准备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组织上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2提供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水平不一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掌握学习进度,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师线下辅导突破薄弱环节,而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巩固加强提升自身水平,线下课程的教学时长不在是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时间来补充。线下辅导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3教学方式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于传统课堂的改革,将课中变成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连接的整体。教师发布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课前在线观看视频等方式预习知识,掌握基本内容并发现疑难点,课中通过教学设计明确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一步内化知识,课后进行巩同和拓展。教学的中心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4 教学评价多样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增多,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对在线测试、小组讨论、抢答等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反映了学生实时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性教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相比,更加具有科学性[3]。
4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的比重减少而课外活动的比重增加,教学评价从结果评价转为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结合教师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予以应用并根据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对应用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混合式教学模式一般由3个阶段组成,即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混合教学以及课后评价,教学环节包括学生在线学习、教师讲解、在线测试、综合评价、课后在线交流等。
4.1 教学准备
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借助教学平台资源或自己制作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中,根据学情分析制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方式等。教学内容的设计需符合学生白主学习习惯,根据核心内容分解细化制作成微课是较好的教学资源[5]。为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计算机教师团队根据现有教材进行了任务分解,将计算机基础实训部分全部录制完成了相应任务点的微课视频,并将教学资源一并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或下载查看课程视频,结合实训要求以及重难点进行反复观看练习,以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有效掌握。
4.2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线上学习和教师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设计,学生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并提出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测试分析以及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突破重难点,再根据学生课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带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课后再根据拓展资源巩固知识。以word图文混排为例,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掌握基本操作,课中基于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操作,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负责督促、引导、反馈、总结评价,课堂时间由讲解为主转变为问题解决以及实时评价为主,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并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4.3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平台作业、在线测试、小组讨论、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结果性评价以平台考试、技能考核为主,强调综合运用,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7]。教学平台的应用对于过程性考核意义重大,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在线学习时长是一项考核指标,教师通过设置成绩比例,使系统自动生成平时学习成绩,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学习,随时查看学习进度及成绩,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项目任务式教学,学生每次课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老师可根据课中的学生互动、小组活动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系统可自动进行汇总,有效记录了学生的平时成绩,相对传统地手动记载或凭印象打分更加便利而准确。
5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學习时问和空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相比较传统课堂而言,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点掌握情况有明显提高,改善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玉萍,基于sp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素养.2019(7):110-113.
[2]王利娥.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9(8):51-54.
[3]张景川,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J].鄂州大学学报.2015(4):99-100.
[4]廖伟国.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信息与电脑.2017(7):250-254.
[5]张洁,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9(8): 82-83.
[6]陈功汀,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61-264.
[7]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36-138.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简介:张晓(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通讯作者:钱庆(197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