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明哲
摘 要: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它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所以新课标背景下,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奋斗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一、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案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其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从而促使学生结合导学案展开课前预习。
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将以上目标清晰地呈现在导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复习周长概念入手,探索圆周长的测量计算。学生在之前学习过周长的概念,知道圆的周长是指环绕圆的区域边缘的长度,那么这个长度要怎么测量呢?其长度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学生会用圆规画出不同的圆,并分别用直尺以及细绳,测出圆的直径和周长。导学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测量好的圆直径数据以及圆周长数据记录到一个表格中。当记录了多组数据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圆周长与圆直径之间存在固定倍数的关系。导学案中,教师简单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及其发展发现历程后,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学习以及课外资料搜索,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导学案中,教师还可以呈现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展开圆周长公式的简单运用,并促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而真正地做到以学定教。
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标中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模式下,数学性质以及定理会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使学生的脑海中不仅知道数学定理本身的含义以及运用特点,还知道数学定理的由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展开实践探究,进而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圆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折纸(圆形纸片)的方式,学习、理解圆的特征。当学生制作好一个圆形纸片后,学生可以过圆心折叠圆形纸片,学生会发现,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对折,只要过圆心,那么圆形纸片折叠后都是完全重合的。并且,圆形纸片过圆心对折后,再过圆心对折,圆形纸片还能完全重合。通过学生喜爱的折纸活动,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圆的对称性以及圆半径与圆直径的关系。
还例如“圆的面积”,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圆形卡片、剪刀、直尺以及其他材料,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展开圆面积公式的探索。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会经历猜想、实验、分析以及总结归纳的全过程。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转化的数学思想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新知探索与旧知有效连接起来,只要新知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旧知,那么新知的探索就会水到渠成。
三、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同样是新课标中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促使学生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集思广益,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之间会相互影响与启发,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升。
例如,百分数的认识,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他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百分数。留心观察生活的学生,会发现,食品包装袋上以及种子包装袋上,还有银行中都会有百分数,那么各个百分数又表示什么含義呢?学生同样会进行分享交流。有的会解释银行中显示的百分数含义,有的会解释种子包装袋上的百分数含义……如此学生就能结合实际生活认识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同样如此,小组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展开百分数的计算与运用,互相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又如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索总结,使得学生在类比整数混合运算以及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让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学习探究的结果,从而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灵活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志兴.启用思维导图 提高复习效率:例析用思维导图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效措施[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
[2]朱良才.我们的学生本姓“童”:小学数学童话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