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2019-02-06 03:58李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

李杰

摘 要:文章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首先是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观的相通点;其次是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效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再次是重视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最后是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与法治 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巨大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战线的主阵地,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道德与法治教师担任了学校德育的重任,更是要在教学中传播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此,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1]。

一、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观的相通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科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四有”新人。而中华传统美德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结合现实来诠释,归根到底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所以两者的价值观本质上是相通的[2]。

二、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效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学科教学中是有具体内容承载的

如单元主题“亲情之爱”让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通过“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个板块的学习,不止让学生明白家的美好,还着重解决青春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其中贯穿着家风家训的教育,又与整个时代的主题思想吻合;“师生之间”让学生尊师重教,客观地分析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相长,老师值得尊敬,如何做到尊敬老师;“在集体中成长”教育学生热爱集体,明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人要融入集体,更生活化地指导学生与集体共成长,只有拥有共同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才是美好的集体;“社会生活讲道德”让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既提升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勇担社会责任”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承担责任,由小及大,由自身责任担当到热爱祖国,承担爱国责任……这些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贯穿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重视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运用传统文化,使学生轻松学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教学中运用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既可以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会贯通,还能使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轻松学习。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和人们的经典语言,内涵丰富、语言精练,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成语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讲孝敬父母时,可引入周朝闵子骞“单衣顺母”,汉朝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能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进行传统美德教学时导入古诗词,通过形成独特而感人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2.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美德的触角渗透到学习、生活各方面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传承优秀人格,弘扬传统美德,把传统文化的养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可以组织开展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班会例如孝亲敬长主题班会、社会实践例如为敬老院服务等公益活动、“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社会调查、“我为父母做件事”等活动,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意义。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孝亲敬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家长纷纷反映孩子懂事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更能体会到了父母与长辈的辛劳,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了。

四、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弊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踐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中体验、比较传统美德,感悟、认同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例如,在讲“生命的接续”时,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家谱,了解家训,有个孩子回家后找到了家谱,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平时羞涩的孩子在这次展示中自信心得到了极大鼓励,对自己家的家训如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本堂课就达到了两个目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感悟了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和学科教育学习中健康成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邢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8).

[2]张善超,李宝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5(11).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网络流行歌曲对农村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好奇”的代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