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伟
摘 要:先介绍了美术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随后介绍了核心素养条件下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观念,从多角度和历史层面两种角度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包括因材施教、活跃课堂氛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加强中小学合作,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美术;教育观
一、美术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一)了解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学生在学习、了解、掌握和应用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持续积累下来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情感,具体包括审美情趣、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等内容。中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学生在接触美术教材的同时,可以对一些闻名世界的著名艺术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认识到更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逐渐领悟美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内涵与情感,这也是人文积淀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参与到创作过程中,形成独有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即美术这门学科给予学生的一种人文情怀。日常授课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帮助其熟练掌握美术创作的基础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应用美术创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受到美术熏陶,能够尊重美术、理解美术,提高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上述所有环节都可以体现出美术的人文底蕴。
(二)形成科学精神
美术课堂中,中小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美术相关的各种工具、材料,将自身的艺术意图、艺术思想和艺术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还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融合美术语言、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美学,从而创造出立体、直观的视觉形象,使其能够充分展现出来。比如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美术创造活动时,可以充分结合造型意识、空间意识和科学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艺术创造实力,特别是在各种手工创作中,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尝试,结合自身丰富想象力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引导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尊重生命、完善人格、自身管理等内容。健康生活即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健康生活理念主要可以体现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变废为宝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比如在发现和创造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为学生展示变废为宝的创作成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都使用了生活中的哪些废品。不同材质、色彩和形态的废弃材料能够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力,扩展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历练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形成一种健全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生活能力和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参与创新实践
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主要动力。美术作为一门能够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艺术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凸显学生创意。比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大胆创新,把创意融入手工作品创作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观
(一)多角度分析问题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的美术课堂需要积极打破传统限制壁垒,立足于多种角度、层次分析问题。比如中小学美术课本内容都是取材于各种经典作品,在学生进行赏析、分解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积累历史知识。比如在美术课堂中的古希腊雕塑内容中,教师可以从掷铁饼者入手,从上到下进行详细的解析,针对人物形象、人体特征、敏感对比、点和线之间各项元素进行全方位赏析,充分融入美术专业知识,但如果单纯针对一种物质实施分析、研究,便会导致其进入一种思维困境,产生故步自封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便需要科学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围绕作品不同的审美判断和美术核心素养,实现美术作品的多元化评鉴。比如在赏析爱神的维纳斯断臂时,可以充分体会到一种残缺美,胜利女神自身散发出来的那种庄严神圣之感,会使人们对其臣服。胜利女神挥动自己的翅膀,迈动步伐,持续前行,这是一种对于胜利坚定的渴望。从多元化和多方位角度来赏析美术作品,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古希腊作品的鉴赏实力。
(二)從历史层面分析作品
美术这门学科比较庞杂,其中涉及各个方面和多个领域的知识,但不管从哪种角度分析,都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所遗留的时代印记。比如重建圣彼得堡大教堂,其中凝聚了多位艺术家的心血,涉及建筑、美术和绘画等多种文化,带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同时还能够看到文艺复兴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特殊印记。学生对其中成就的看法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修养。这种比较著名的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历史眼光来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才能将其中深埋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利用现代化视角分析问题,并收获新的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科学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眼光看待美术作品,从而能够理性、客观地理解文化。
三、核心素养下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立个体,教师授课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并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所擅长的内容各有不同,其中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而部分学生的想法较为新颖,有的文化修养好,为此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特长优势,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使其有序进行分工合作,一同完成学习任务。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制作工作,而拥有较多想法的学生可以提供创新性意见,拥有良好艺术修养的学生可以专门负责点评工作,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最终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对于美术方面的兴趣,便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中小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按照教学实际状况和美术教材标准纲要,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识图能力。比如在学习会变的线条一课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各种形状线条的美感。先对学生分组,随后展示出线条不同的作品,指导小组成员对图片进行分析讨论,使所有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体会到线条的魅力。设置绘画创作环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各种线条进行组合使用,为学生提供自处时间,使其能够深刻体会到线条粗细程度对美术作品产生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线条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各种轻音乐,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安静、和谐、愉悦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线条和绘画创作的魅力[1]。
(二)活跃课堂
中小学学生在美术方面都拥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而美术课堂则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创作平台,使其能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学习。通常情况下,课堂都是较为严肃的,进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艺术天性。为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解决这一弊端,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创作,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不再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方面的限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合各个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团队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在学习美术各种理论的过程中通常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通常无法充分理解文章内涵。为此,需要美术教师充分结合课程实际状况,靈活使用各种教学技巧,尽量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适当降低知识难度。比如在色彩和生活的教学内容中,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色彩规律和基本色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色彩的应用,并分析其色彩特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蔬菜、水果等颜色鲜艳的物品,将一些色彩鲜明的图片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各个物品的色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色彩辨别能力,为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色彩创造力奠定基础。
(三)形成正确审美观念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为此,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主动表扬学生的作品,唤醒学生的创作本能。此外,教师还需要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并从学生层面出发,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审美观念。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物都可以变成描写对象,为此,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针对性评价和鼓励,促进其形成积极审美观念。比如在学习染纸的相关内容时,如果学生对特殊浸染下的宣纸具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及时鼓励学生,并进行有效指导,从而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各种新知识,促进自身合作交流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把核心素养培养状况作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行美术创作,为此,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中,添加创想能力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2]。
(四)加强中小学合作
中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关注自己本阶段的美术教学之外,还需要充分了解中小学两个阶段的美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度,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当作美术课堂中的主要内容。为此,学校需要主动定期聚集中小学范围内的所有美术教师,促使其举办一场交流活动任务。小学老师需要为高年级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初一美术内容,并引导学生自学技巧和正确方法;而初中的美术教师则需要定期引导学生复习小学美术中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美术知识[3]。
参考文献:
[1]杜玲娟,杨冬沂.中小学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资源开发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8-9.
[2]张仲军.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2019:2.
[3]于丽娜,付永刚.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440.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