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9-02-04 16:04罗晓英
考试周刊 2019年95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学龄前儿童

摘 要: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对母亲的教育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母亲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态度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基于此,本文以849名学龄前儿童以及他們的母亲为研究对象,分析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关系。通过研究可知,在积极型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教育方式中的儿童有一定的优势,而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中的儿童就会出现很多不良的现象,在严厉型和溺爱型环境中的孩子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应多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母亲教育方式;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

一、 研究目的

实际上,根据研究的方法,统计技术的提高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可以对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除此之外,对母亲教育方式的类型的规定上,之前的研究都是从很多方面找根据,一方面,这缺乏标准性而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这仅仅只抓住了几个方面的特征,并不能表现母亲的教育方式在不同方面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整合效应,从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考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所以,我们将采用多维度的比较综合的分布方法,来确定母亲的教育方式类型,从儿童的社会性和个性方面进行考察。

二、 研究方法

(一) 被试

本文以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上海市六个城区的900名2-6岁的幼儿园学生和他们母亲,其中有效被试为849名,共中2岁、3岁、4岁、5岁、6岁儿童及其母亲分别为136、155、187、184、187名。

(二) 方法

母亲教育方式分为溺爱型、极端型、严厉型、积极型、成就压力型这五个维度。母亲根据不同维度的表现方式进行可观自评。儿童心理评价以幼儿的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为依据,评价内容包括:亲社会行为、认知发展、学习能力、焦虑、退缩、独立、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的兴趣这几个方面。然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一) 母亲不同教育方式的表现

不同教育方式的表现如下:(1)溺爱型表现为母亲过渡的迁就孩子,不管孩子有什么需求都想办法满足,能接受孩子的各种所作所为,在孩子犯错时不进行批评和体罚,对孩子基本没有冷漠的表现;(2)极端型表现为母亲对孩子过渡的保护或者过渡的放任,极端型的母亲一般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当孩子犯错或者是所作所为不能达到母亲期望时就会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者体罚;(3)严厉型的母亲一般比较固执己见,很少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要对母亲绝对地服从,当孩子出现不服从的行为时就会对他们进行严厉的体罚;(4)成就压力型表现为母亲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对孩子当期的表现以及成绩有很大的期待,母亲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在行为上与孩子也有一定的一致性;(5)积极型母亲教育方式表现为母亲较为民主,能接受孩子的想法,在与孩子接触时能够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与孩子交流讲道理。

(二) 不同教育方式特点中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从整体上对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做对比。把母亲的教育方式类型,儿童性别,儿童年龄三个因素当作自变量进行复方差分析,从而比较这五种家庭教育类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八个差别。详见表1。

从表1中可得,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发展的多变量显著性检验过程中,教育的方式类型、儿童的性别以及儿童的年龄这三个影响因素都表现得非常显著,这三者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0.88***,0.89***,0.93***;这说明在不同的教育方式类型,不同的年龄性别的儿童在心理发展这一阶段有着显著性的差别。

分别对每一个因素进行变量分析,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除了焦虑表现外,在其他七个方面有着差异;不同性别的儿童在亲社会行为,认知发展等五个方面也具有差异。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中没有显著差异。

(三) 不同教育类型中儿童的心理发展差异

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组间比较分析法,对儿童在上述八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见表2。

结果发现:

(1)积极型教育方式下的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各方面都比其他类型的儿童优秀,这种儿童在认知发展,学习能力,独立性方面都强于其他类型中的儿童,他们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性格比较外向,乐于进行社交活动,积极性很高,很少表现出焦虑状态。

(2)与之相比,极端型的孩子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各方面的评价都是最不好的,亲社会行为,独立性认知能力等方面都低于另外四类的儿童,极端型的儿童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不大,注意力也不集中。

(3)成就压力型的孩子,他们则在焦虑表现上高于积极性的孩子。对事物的兴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注意力水平也易分散。

(4)溺爱型中的儿童和成就压力型的孩子相同,都是焦虑水平较高,有社会退缩的行为表现,但他们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并能保持一定的注意力。

(5)严厉型的儿童没有突出的特点,根据数据来看,它们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四、 讨论

根据不同学者研究发现,在不同教育方式环境中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各有不同。不良的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会出现很多不良的现象,比如极端的教育方式会降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低;成就压力型的孩子注意力水平低等等;而积极型教育方式下的儿童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教育方式中的儿童有优势。母亲作为幼儿的重要影响人,其言行举止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母亲的榜样作用亦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本研究采用了聚类分析方法,这能够综合地考虑母亲教育方式在所有的评价中的特征,避免了简单的代数相加的方法,从整个被试的特征考虑,并根据个体特征,个体位置确定教育类型。所以,这个研究更能体现母亲的教育在不同的侧面表现得实际生活的整合效应,在这种基础上便可以更加准确的反应母亲和儿童及心理发展的关系。

该研究还发现,由于母亲的教育方式而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稳定的,不会因为儿童的性别或者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确定性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榜样作用共同决定的。

五、 结论

来自不同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差异。这种心理发展新上的差异不会因为儿童的年龄和性别而变化。积极型的儿童在更多的方面比其他类型的更具有优势,而极端型的儿童则各方面都有欠缺;而其他类型的儿童都在不同方面存在着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磊.学龄前儿童的母亲教育方式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教育与发展,2015(4).

[2]万云英.家庭教育与子女人格、子女成绩的相关研究.中国儿童发展,2016(2).

[3]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

[4]陈帼眉.论幼儿家庭教育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罗晓英,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分析家庭对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客体关系视角下家庭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