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改进策略研究

2019-02-04 16:07刘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改进策略问题

摘 要: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是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园于小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正确思路,从教师思想、教学手段以及家长方面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 问题 改进策略

幼小衔接是指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在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下实现儿童从学前教育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在一些国家,还强调了从家庭教育向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过渡。儿童的发展,实施科学的关怀和教育,使儿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次教育报告指出“幼儿期干预至关重要”。作为学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顺利过渡到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措施,就不能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从微观角度看,幼小衔接的实施是每个孩子协调发展的基础。从细观的角度来看,它是满足国家高等教育要求的必然选择。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是个体实现“超我”的唯一途径。但是,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努力解决。[1]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1.转型复杂

目前我国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幼儿过渡阶段现状的复杂性。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主要是帮助孩子完成向小学过渡,但由于年龄问题,孩子思想不成熟,严重缺乏对课堂规则的认识,也缺乏自控能力。另外,儿童目前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他们对社会事物一无所知,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转化教育的实施,对幼儿园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衔接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小学不重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片面的观点认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是幼儿园的事情,与小学无关。这导致了融合工作的片面局面,严重影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顺利進行。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现有的衔接模式比较简单,使孩子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都为未来的小学生活有陌生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兴奋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的节奏和学习风格,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抵抗心理。此外,许多幼儿园正在积极走向小学模式,盲目模仿小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孩子做作业,阅读文本,做数学问题,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导致对孩子的更大压力,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2]

3.家长思想陈旧,阻碍幼小衔接进展

受传统的观念影响,一般家长都会认为孩子进入学堂开始就必须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必须接受各种补习班,以免自己家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因此,每天从学校接孩子后,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家长通常会关注他们的孩子掌握了多少汉字,以及他们学到了多少算术问题。这种蔑视道德教育,注重智力教育的教学理念,使得孩子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抵制。这只会增加学习压力,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二、幼小衔接改进策略

1.改进教师思想意识

幼儿由于比较小,不能建立自己发展的长期系统学习意识,因此需要教师逐步帮助他们渗透,纠正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许多幼儿园老师认为,有责任为儿童提供全面照顾。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为了让孩子长大,他们需要独立,进入小学后就不会感觉到吃力,所以幼儿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其次,注重培养幼儿的学科意识。很多孩子在园里学习和活动都比较松懈,进入小学后,注意力难以集中,更不用说老师的互动问答,学生根本不能承受。因此,在幼儿园,无论是学习、玩耍,甚至是上厕所,都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感和纪律性,使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个自律的孩子;第三,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意识。许多幼儿长期在庇护环境中长大,遇到问题时,要么哭泣要么推卸责任,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鉴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小麻烦,尽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例如:一本书找不到主人,让孩子问他们的同学,或者想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进入小学后,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这样他们就不会不知所措;最后,组织观察活动。在与小学进行良好沟通后,可以组织儿童提前访问和学习。通过观察和经验活动,儿童可以与小学建立亲密关系,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3]

2.教学手段多样化

积极为幼儿园和小学创造工作环境,更便于学生学习。因为幼儿园于小学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生活管理方式差异极大,所以必须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学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没有考试制度,整体生活节奏比较开朗自由。进入小学后,小学教学预定知识学习,教学氛围更加严格,这容易导致许多孩子无法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因此,必须积极营造一个融合的工作环境。幼儿园和小学的氛围,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幼儿园教师应自觉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嘴巴和大脑,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应对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工作和休息模式的差异,如果孩子能够在小学的前几个月逐渐缩短午睡时间,它可以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生活的节奏,以便于他们进入小学更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3.改进家长教育理念

许多家长都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更注重成绩的好坏,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变化。 针对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家长要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注意使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指导,让孩子逐步发挥才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结语

幼小衔接对一个人成长及其重要,它与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有关。幼小衔接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已成为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还存在很多问题,涉及很多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研究,把教育推向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迟佳鸣,李庆云.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24).

[2]孙丽娜.浅谈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29-30.

[3]张旭.北京市“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5(6):28-31.

作者简介

刘巧(1988.07.26—),女,汉族,中国重庆綦江人,本科,幼儿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改进策略问题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