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鱼通文化,强化幼儿教育

2019-01-31 18:2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家乡特色资源

(康定市姑咱镇幼儿园)

一、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1.鱼通文化拓展幼儿学习资源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给了幼儿教育课程开设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幼儿教育结合乡土文化和本地发展特色开展相应的校本课程。康定市姑咱镇位于青藏高原最东部的大渡河谷,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乡土特色和民族风味的地区。这里生活着一支特别的少数民族,被成为鱼通人,虽被定义为藏族,却呈现浓郁的藏羌特色。因为鱼通既是族群的名称,也是地名,因此姑咱又名鱼通,所形成的地区文化叫鱼通文化。长期流传下来的独有的藏羌民族文化遗产绚丽而珍贵,这些作为家乡的本土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一改传统教育中幼儿对学习的刻板认知,而是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通过整理,系统地搬移至课堂教学中来了。因此,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拓展了幼儿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幼儿的视野和体验,让幼儿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系统认识和学习鱼通文化。

2.鱼通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从心理学上看,凡是有独特象征意义的文化,往往更能够给人以归属感,尤其是在当某种文化被推崇和发扬后,作为文化所属地域的人们,往往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归属意愿,随之形成自豪感,这种情感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多的热爱和热忱。对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开发鱼通文化并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则会激发对家乡更加强烈的热爱之情。所以,以鱼通文化为载体的幼儿课程,能让幼儿体验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体验到鱼通文化的厚重底蕴,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实际上,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家乡文化,也就是鱼通文化的教育,实则是使幼儿产生最原始的对家乡的依恋,即便是当幼儿在成人后远离家乡,也会对家乡文化产生浓浓爱意和对家乡的一片热忱。

二、鱼通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1.传承语言文化,感知语言魅力

在语言方面,鱼通人有自己的语言却无文字,鱼通语言成为了当地最具特色的语言文化,方言文化也成为了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化的生命之源。但是,在不少人看来,鱼通语言无法促进幼儿与外界的沟通,甚至是老土、掉渣的语言。但是,鱼通语言却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最具特色、文化属性最强的资源,鱼通语言已不仅仅是人们信息和情感教育的载体,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可以说,鱼通文化和鱼通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此,在本次课程开发过程中,特在鱼通文化本土课程中开设了鱼通语言模块。在幼儿阶段,改变幼儿对鱼通语言的认识,让幼儿意识到鱼通语言不仅仅是自己交流时常用的语言,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使用,而这种语言经历了多年历史保留下来,十分珍贵。在改变了幼儿认知后,又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利用鱼通语言说出自己的五官,感知鱼通语言的魅力,产生保护鱼通语言的意识。

2.渗透文化艺术,提升审美能力

幼儿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对美的感知能力,而从幼儿目前生长的环境来看,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了崇拜外来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意识,导致部分幼儿对于文化美感出现了偏差。因此,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美感教育,渗透本土性的文化艺术教育,能让幼儿学会感知本土文化美、分析本土文化美、鉴赏本土文化美。

3.发扬文化特色,传承文化情感

除语言和艺术教育外,以鱼通文化为载体的本土文化园本课程还对本土化的社会科学本土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科学、发现真知的能力,培养幼儿更强的思维能力。对此,本次幼儿园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对鱼通地区特色动植物进行了展现,就地取材让幼儿进行观察和研究,并通过本土特产等资源培养幼儿对鱼通文化资源的珍视、培养幼儿对家乡特有珍贵资源的热爱,而这种情感也将根植于幼儿的心中,使之产生更加强烈的自豪感。

三、结语

鱼通文化是姑咱镇的特有文化,其文化特色底蕴深厚,对幼儿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时期,开展鱼通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和文化意识,鱼通文化也作为幼儿园本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传承语言文化、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传承文化情感等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在鱼通地区开发鱼通文化资源并以此作为教学资源,是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本地文化的认可、热爱和发扬,鱼通人也必然会将这种资源世代相承。

猜你喜欢
家乡特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