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数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问学”模式

2019-01-31 07:33◆张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问学正方体变式

◆张 微

(山东省宁阳县洸河学校)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思维方式尚未得到完全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将一个核心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新知识,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但这种方式也有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学生难以形成思维上的整体性,也就无法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其创新能力,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学生能力地发展。教师可以采用“问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一、给予独立时空,自主学习

学习需要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学生才能对知识产生自己的认知,进而培养自身能力。同时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时间和空间,采用布置课前预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时的自主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强度。

如在讲解“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之前,我首先给学生们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并在预习后自行设计一个问题,并给予合理地解释和算式表达。学生设计的练习题中有:1kg苹果的价格是10元,1kg橘子的价格是6元,买2kg的苹果5块kg的橘子共需要多少钱?算式表达为:2×10+6×5=50元。为了加强学生的辨析能力,我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下题目:261+26×3-80、58+42÷2。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问题,还能在数学练习中更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做题技巧。

给予学生独立的时空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课前学习的习惯,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碰撞个性思维,小组交流

所谓的创新并不是指学生能够发现一些从未有人涉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有一个不一样的想法或观点,能够为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些都可称之为创新。而创新往往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如果仅靠一个人的能力去思考问题,往往会使人陷入一个思维怪圈,怎么也走不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人来为自己提供另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这种思维的碰撞,使人豁然开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小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讲解“新校服——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是生活中常用的,而且从一年级开始,我们会学习各种统计方式,对于统计手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要求学生们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统计数据的简便方式。有的同学认为:统计校服数据的时候,可以将同学的名字写在一列,然后把尺码写在一列。也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小组汇总的方式,把每个小组的数据收集起来。最终在学生不断讨论下,学生们也认识到:如果要得出一个班需要制作的校服尺寸,我需要知道的是每一个尺寸有多少人?因此我们应该把尺寸相近的人归类在一起,最终按照尺码的标准得出每个尺码需要制作多少套校服。

由此可见,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维,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使整个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能有整体地提升,构建更和谐的班级体。

三、开展师生辩论,修正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原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组织辩论的方式,为学生们组织师生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在学生表达想法的同时找准学生思维中的误区,一击即中的为学生指点迷津,并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修正对知识的认知,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其数学思维。

如在讲解“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师生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的计算方式。首先,我带领学生们复习了之前学习的除数是个位数的除法。随后,我和学生们就“6÷2是否等于60÷20”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认识主动分成两队,一队认为两个式子相等,一队认为不相等。认为不相等的同学表示:6÷2用竖式表示得出来是3,但60÷20用竖式表示出来,得数应该是30。经过多个同学的辩论后,学生认识到:除法得数的第一位要和被除数的位数对齐。有了这个过程,学生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了除法竖式的运算规律。

采用师生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一些原本不爱表现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因此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组织变式练习,强化升华

变式练习是指:在知识本质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知识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探究核心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核心问题的理解。采用组织变式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多元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并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灵活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以此来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讲解“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带领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认识。随后,我用一个长方体的纸盒为学生们讲解了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在计算长方体面积时要考虑到所有的面。最后,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带盖子的正方体盒子,正方体边长为10cm,盖子的高为1cm,问要做成这个正方体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再是单纯地求解正方体的面积,还要考虑到盖子多出来的4个长方形。很多学生都忘记了这4个部分。学生们完成后,我带领学生们将纸盒逐步分解,并得出结论:10×10×6+1×10×4=640cm。经过这次变式练习,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组织变式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能有效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能够灵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升华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中采用问学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升华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学正方体变式
给正方体涂色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多少个小正方体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