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指由先进生物材料制作而成的头皮针替换产品,不止能减少反复重复静脉穿刺次数,更减轻患者穿刺痛苦,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可随时开启静脉通道,实现尽早用药,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静脉留置针能明显减少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针刺所引发职业暴露风险,逐步成为目前临床输液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1-3]。然而,从目前我国静脉留置针应用情况来看,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以长期留置患者为例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静脉炎相关诱发风险因素及具体防止措施得到深入研究及临床时间,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鉴于此,本文针对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防治进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般说来,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留置针型号、留置针材质、血管因素、留置肢体活动程度、输注药物性质、输注速度、输注药量、留置时间、封管技术、操作技术、个体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其中,留置针型号不同则静脉炎发生概率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研究资料显示22号静脉留置针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与22号留置针自身相对粗大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往往进入机体后充塞血管内加剧血管内壁及机械摩擦的损伤程度,埋下引发血栓性静脉炎及机械性静脉炎的风险。有文献资料提出“选择聚四氟乙烯制作导管进行输液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而选择生物材料制作导管则大大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由此可见,导管材质与静脉炎发生间存在着决定性作用。血管管径及穿刺位置与静脉炎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换而言之血管管径越小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出现反应时间越早,甚至4日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0%[4-10]。由于血管越小管径越窄血流量越少管壁越薄,造成留置针管与血管壁间机械摩擦越频繁,一旦血管内滞留的血药浓度上升则受损伤的血管自我修复能力越差。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下肢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约为3.7%且上肢为2.2%,而其该情况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速度缓慢、血液易于血管内滞留形成血栓等[11-12]。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瘫痪肢体放置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5%,明显高于健侧肢体3.3%,并且多数瘫痪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其静脉血流速度相对缓慢,血液长期于静脉内滞留,促使血管壁内刺激压力不断增大,导致液体外渗及局部组织水肿,直至形成静脉炎。同时,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存在造成血管壁出现化学刺激的可能性,是引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13-14]。有文献资料显示,反复静脉滴注20%浓度的甘露醇的2日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45.67%且2日后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0%,其发生原因与输注量过多、输注速度过快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超过血管自身应激缓冲能力则造成血管内膜刺激形成静脉内膜炎。
药物输注量与静脉炎间存在着联系,换而言之每日药物静脉输注量超过1500 mL时明显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其发生率大大高于每日药物静脉输注量低于1500 mL的情况[5]。一旦药物输注速度过快超过血液流速则加剧血管壁内侧压力,存在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能性,尤其是下肢静脉大量输液且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远端血液回流速度缓慢,造成血液大量滞留于血管,极易形成血栓瘀滞引发静脉炎。同时,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则静脉炎发生率越高,例如:留置时间约为72-96小时则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尤其是留置针来回移动所引发的机械性刺激造成血管壁损伤。
由于规范留置针操作流程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客观上要求相关医务人员不得一味遵循操作规程进行输注穿刺,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做到因人而异,例如:常规静脉穿刺角度不超过20度,老年人群血管壁往往又厚又硬且易滚动,尽可能由血管上方直接进针,控制其进针角度不得超过40度,并且进针回血后再平行少许进针,预防老年人群血管滚动无法完全进入,以达到完全进针的目标。同时,进针角度过大时尽可能减少针尖与皮肤间接触面,减轻患者疼痛感,穿刺后可使用芦荟敷贴于穿刺点保护膜上方沿血管走向处,不止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更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受静脉粗细程度的影响,输注药液性质不同则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也不尽相同,客观上要求相关医务人员灵活把握可留置时间,例如:针对置管管径超过4 mm的主静脉(例如:贵要静脉及头静脉等)控制其留置时间不得超过5日;针对置管管径不超过4 mm的静脉控制其留置时间不得超过3日,而输注高渗液体时控制其留置时间不得超过3日,输注普通液体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及置管位置皮肤表现适当延长置管时间。同时,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曾明确提出“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3-5日为最佳”,与研究资料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超过5日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上升的结论相吻合。
在实际输注的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可结合药物性质予以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输注刺激性强且浓度高的药物,例如:以静脉快速滴注浓度20%甘露醇为例可通过局部外擦山莨菪碱于穿刺点及其近心端皮肤浅表层血管等方法扩张血管,大大降低药物沉积于血管壁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镁离子能直接扩张血管周围平滑肌,控制化疗药物于血管内滞留时间,客观上要求相关医务人员输注药物时选择浓度0.9%氯化钠250 mL与浓度25%硫酸镁溶液55 mL相混合予以常规滴速输注,能大大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尽可能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放入2组常规静脉用药间输注,控制输注滴入速度。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作为头皮针最为良好的替代产品之一,静脉留置针不止能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更能减轻患者穿刺痛苦,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了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作用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关护理人员加大对于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如何延长患者血管使用寿命,是长期困扰护理人员的主要挑战。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必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全面分析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其穿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