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军,高 敏,王红权
(1.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2.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3.杭州普通教育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说课”作为一项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教研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以说教的课程与教材为课题,通过语言表述,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向同行及专家阐述教学设计并交流反思的活动[1]。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入,说课逐渐凸显出理念空洞、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教学内涵等弊端。为此,杭州市举办了“中学数学青年教师创意说课评比活动”。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情境模拟,采用角色互换等创意形式进行说课,有效克服了传统说课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研活动效率,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说课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编排体系及知识前后逻辑联系的深入研究;忽视教学目标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偏重于完整地说教材、教法与教学过程,但各流程又分离孤立、僵化呆板。[2]教师缺乏对说课作为一种深入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的深刻认识。
由于说课精细量化的评分标准,教师执着于板书、课件的精美程度等外在形式,忽略了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剖析及思想方法的探究。此外,“个人参与”为主的活动形式,使得教师难以深入理解教学、挖掘核心概念及重难点、依据教学理论设计活动、有机融合教学各要素并通过教学过程予以完成。
传统“说课”通常为预设型说课。教师一般在教学实施前,基于教学经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主观预设,但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先前的预设与之后的生成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偏差[3],导致预设目标完成不佳。
创意说课是一种新的说课形式,由跨区域、跨学校的2—3位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团队协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推敲,探究数学本质、剖析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及内容顺序、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学生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对数学、教材、学生与技术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通过“嘉宾互动”“教研活动”“师生互动”“集体备课”等模式将整个教学设计及实施流程以“团队说课”的形式进行演绎。
在说课过程中,教师需兼顾说课“量”与“质”两个方面,确保“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评价”等要素的完整性,并通过深入研究教学目标、重难点,满足说课的科学性要求;灵活运用教学理论,从理论的层面俯瞰教学设计的本原,力求设计的内容有理有据,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通过团队协作、交流研讨,落实教师反思的要求。
创意说课的本质是说课,仍需按照原有说课流程,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但其又在原有说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互联网+教学”的技术手段,以“学为中心”为理念,彰显时代特征。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研讨与分析,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解析教学内容的章节位置、编排顺序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立足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分析核心内容,确定课时目标及教学重点;深入研究学情,把握认知基础,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教学难点;挖掘“显性知识”背后潜藏的思维暗线,融合教学各要素,优化教学整体逻辑。[4]
通过“前测”,教师深入把握学生在新问题和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的“潜在距离”,并有意识地稚化思维,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设置既符合学情又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其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引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同时又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感知与体验[5]。
《等腰三角形性质2》的说课中,教师团队依据前测,在学生已有思维水平及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三种不同的情境,其中比如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学生在印有相同等腰三角形的透明纸上分别画出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学生通过将各组的透明纸叠一叠、比一比,直观地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教学流程不再沿用“导入”“新授”“练习”等几个千篇一律的环节[6],而是依据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融合教法学法,用富有数学特征的短语进行概括,表明学习内容的同时达到与数学本质的深度对话。例如,说课团队用“认、辨、画、算、证”五个动词清晰阐述了《等腰三角形》中概念的学习本质与顺序,从定义与边角出发认识等腰三角形,在对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借助尺规做图更深入地了解图形,通过计算进行有序思考、强化概念,最后从全等角度进行边的证明;《三角形内切圆》用“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类比探究、形成概念;合作探究、应用新知”阐明了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师借助同屏反馈、乐课平板前后测等各种互联网教学新技术,在课堂中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基于后测,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的分层作业。滨江区说课团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后测来检测学生的课程达成度,并将作业本与阅读材料《笛卡尔》分成三个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师团队以“师生互动”“嘉宾互动”等模式演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围绕“学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行为出发,结合预设与生成,在实践支撑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型说课,让教师的教学智慧得以生成和表达。
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需要教师集体合作来解决的问题,创意说课通过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合作共享、交流反思的平台。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共同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集团队智慧为一体,加强了学校、区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区域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团队共同成长。
说课最核心的内涵是对教学的研究[7]。教师从“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么说”的角度出发,立足“学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去分析教材、理解教学内容和本质、梳理优化教学逻辑。通过对教学的研究,教师不断积累和发展专业知识技能,从一个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朝着研究型教师不断发展。
创意说课从“预设型说课”转变为“反思型说课”,将“备课”“讲课”与“说课”三者紧密相连[8],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并将“讲课”过程、收获与反思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展现,合理连接预设和生成,凸显教师的思考与感悟。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只有重视反思,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综合创意说课的内涵和特征,构建创意说课如下流程:
1.说背景与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分析与研讨,立足“学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对教学的研究”这一核心内涵,分析教材特征、解析教学内容、把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说情境。基于前测,创设既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思维水平又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情境。
3.说教学环节。依据对教学内容及本质的理解,按知识的发生发展顺序,融合教法学法,阐述教学过程。
4.说评价与反馈作业。借助互联网教学新技术,及时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设计基于“后测”的分层作业。
5.说反思。反思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过程,表达自己的教学感悟与思考。
根据创意说课的流程,对2018年杭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创意说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案例分析。
1.说背景与目标。为探索平面内点的位置,教材从一维的数轴过渡到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代数与几何的相互转换奠定基础;通过对课标与教材的分析,确立课时目标,将“平面内点的坐标与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设为教学重点;此外,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难以顺利地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并形成坐标思想,由此将难点定为“完整地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各种概念”。教学过程凸显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说情境。基于学生对数轴及有序数掌握情况的考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地图情境。首先,表示地图上与雷峰塔处于同一直线的四个景点的位置,借此回顾数轴;其次,表示钱江世纪公园的位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体会第二条数轴产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依据相互垂直的行列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相联系的情境,逐步从一维过渡到二维,并体会坐标思想。
3.说教学环节。围绕“情境引入、数学故事、概念学习、例题解析、游戏巩固、回首展望”六个教学环节,先用地图情境引入,让学生经历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借助数学史呈现坐标系的产生过程,凸显其对数学发展的意义;再以“学为中心”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自学概念并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例题引出象限的概念与点的坐标表示法;并在游戏中深化学生对坐标平面内点的规律性认识;最后学生反思并归纳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既清晰表明了学习过程与方法,又凸显学习的本质,学生在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涵、感知其意义的同时发挥主体性,实现高效学习。
4.说评价与反馈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平板同屏呈现学生所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并以师生、生生共同评价的形式,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此外,通过乐课平板后测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制订以作业本和阅读材料《笛卡尔》为基础的分层作业,以期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5.说反思。以“师生互动”的形式,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演绎,回顾情境、游戏设置、小结等教学环节,反思教学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机会与参与度,并通过互联网教学新技术获得及时反馈,最后要进行系统的小结,让数学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实践表明,创意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新模式,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新途径,实现了教研活动的团队合作性和共享性,体现了说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