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有效应用的思考

2019-01-30 18:54朱瑞晶
中小学电教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资源数字

朱瑞晶 宋 智

(1.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长春 130600;2.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吉林 长春 130033)

随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全国的实施,数学化教育资源已经在以县域为单位,以中心校为核心的教学点课堂教学中普及应用。但是,有些教学点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吉林省部分学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课题研究人员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思想被传统教学理念禁锢

地处偏远的农村教师墨守成规,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试教育仍然主导教学行为;有些教师缺少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不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只顾埋头教学,不知抬头看路,由此出现了越努力离目标越遥远的现象;有些教师不能投入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对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老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畏难情绪,甚至存在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的使用只为应付检查而做秀的现象,致使很多学校将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作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教学点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并且存在学科性缺编现象。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字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一问题。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资源应用低效,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准确定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有些教师选取的教学资源不能解决教学问题;有些教师找不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机;有些教师缺乏资源二次开发的意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有些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

3.学科教师的集体教研难以实现

吉林省地域广阔,各市区的教学点之间距离远,学校教师少,网络教研条件不均衡。校内同一学科教师(语文、数学除外)仅有一人的居多,多数农村教学点教师缺少集体教研伙伴,即便是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也因为每个年级只有一名教师而难以开展教研活动。

二、提高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的有效策略

1.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增强农村教学点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学习既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动力。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CCtalk、UMU等互动学习平台,采取构建网络培训课程,录制微课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混合式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创新能力与信息教学技能,提升教师数字资源有效应用水平,解决新时代农村教学点教师学习的瓶颈问题。例如,吉林省桦甸市教学点依托UMU互动学习平台进行教师混合式培训课程。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的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的有效性,采取“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教学,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数字资源的应用效益最大化。以小学美术《会动的线条》为例,“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行动研究的具体做法为:一次实践为“原行动阶段”,这一阶段教师个人首先进行《会动的线条》课例设计,然后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继而引导教师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寻找一次课例设计与新课改要求的差距,最后教师通过反思,更新理念,更改教学设计。这一阶段关注的是教师个人已有的教学行为,以及新理念下的课例设计。二次实践为“新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首先将修改后的《会动的线条》课例设计发送到资源平台,由大家进行评议。然后学区内各教学点教师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环节等多角度对一次设计提出了“可以拿出一些实物让学生感受”“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多种线条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动感线条”等等修改建议,教师反思设计问题,进行二次修改,最后带着修改后的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这一阶段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新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差距。三次实践为“新行为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前两轮实践基础上进行行为跟进,将课堂实录传送到资源平台,结合教师互评进行反思、整理、改进。这一阶段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数字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以学科课堂为阵地,提升农村教学点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一是要转换师生角色,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桦甸市农村教学点小学语文教师孙雅琴设计的《伯牙鼓琴》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实现“开放课堂、宽松学习”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创新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平台数字教学资源,辅助学生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理解前四句的意思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观看视频教学资源,体会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尝试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理解文章的后半部分时,为学生创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情境。学生从自悟、互助、教师点拨等多种方式中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能力。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人格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要改变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新课改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由做“教学设计”转向做“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教者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进度,自主学习,同时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探索计算方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在共同讨论、共同思考、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规律和方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是要变革教学结构,培养学生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新课改对于教学结构的要求不但在理念上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农村教学点提倡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如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激趣导入”环节,可借助数字资源从知识外延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合作探究”环节,可依托数字教学资源搭建一个探究的主问题“支架”,鼓励学生多角度、合作探究;在“检测共享”环节,从“挑战自我”的活动设计来把知识层面上升到能力层面,数字资源的有效运用在有梯度的分层检测试题中,遵循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学习原则。能力的培养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注重对学生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专注听课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最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培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品格,形成能力。

4.以监管机制为保障,加强教学点资源应用管理的科学性

农村教学点学校数字教学资源整合是教学管理信息化中的重点,数字教学资源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为确保设备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使用,要不断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管理、使用、培训、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建立设备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运用、教学科研、全员培训、考核激励、运行保障等方面的监管机制,制订具体可行的办法,并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教学点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数字资源应用水平,强化资源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真正让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学点教学。只有合理有效运用数字资源,创造性使用资源,才能如期在农村教学点实现教育信息化“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资源数字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成双成对
教育部要求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