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特殊教育领域中,自闭症患者的教育受到极高重视。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患者在交流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缺陷,以及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1]。有学者创造性地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患者的教育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现实技术连接了真实世界与虚拟环境,有利于自闭症患者的教育。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自闭症患者教育领域,对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较为匮乏。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多维度分析国内外增强现实技术在自闭症患者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模式,以期为我国更加科学、系统地进行自闭症患者的教育提供参考。
1.案例遴选标准
中国知网以为数据库检索,笔者未发现中文版相关文献,为使得备选案例尽可能的全面,笔者对外文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检索。外文检索系统选Elsevier 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和 Web of Science期刊检索系统及谷歌搜索引擎,检索命令为“(Title=augmented reality|Title=AR)*(Title=autism spectrum disorder|Title=ASD).之后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初步筛选,主要有两个标准:(1)是否与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自闭症患者教育的主题密切相关;(2)优先选择实证类文献,选择文献后详细阅读文献。其中,对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搜索,共检索到6篇。
2.典型案例筛选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遵循上述案例遴选最终确定了6篇文献(如表1)。
表1 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患者教育典型案例
通过梳理典型案例,笔者整理出典型案例是如何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来促进自闭症患者的教育,并分析了实际教学效果。
1.案例一: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儿童假装玩耍[22]
假装玩耍对于低龄儿童至关重要,是指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将某种玩具想象成另一种工具,假装玩耍有利于儿童在社交中对他人的理解,但是很多自闭症的儿童缺乏假装玩耍。本项研究通过AR技术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假装玩耍。儿童手中拿好玩具,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儿童手中的玩具转换为其他物体、例如:儿童手里拿着鞋盒子,在推鞋盒子时,增强现实系统显示出来,是儿童手里推着小车在过桥。鼓励儿童挪动物体,进行假装玩耍。实验结果表明,与非AR环境相比,在AR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假装玩耍的频率较高。就玩耍的持续性讲,在AR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假装玩耍的时间更长、状态相对更稳定、假装玩耍质量更高。其中,使用到的玩具如表2所示。
表2 假装玩耍中使用到的玩具
2.案例二: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校园交际与行为训练[33]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利用人工智能的游戏化增强现实应用程序,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体验。这些应用程序为儿童提供情感识别、面部定向凝视、眼神接触和行为自我调节方面的指导。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眼镜在帮助解决ASD儿童的治疗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类传感器丰富的系统中收集的定量数据可能允许数字化表型和研究领域标准的社会沟通结构的细化。该报告为此类专用智能眼镜系统的可行性、可用性和耐受性提供了证据。
3.案例三: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大学生学习科学词汇[44]
本研究中AR移动端软件,显示的内容是第一作者为每个词汇表述与创建的短视频。每个视频的元素包括a.词汇相关的幻灯片;b.朗读文本的视频;c.活动中使用图像对词汇项进行的标注;d.用三维视频模拟显示词汇的位置;e.重复评价所展示的词汇的图像并播放朗读文本的视频。视频是在软件imovie中编辑的,从25秒到30秒不等。在Aurasma应用软件中,每一段视频都在对应的时间内播放,在干预期间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一台iPad,并配置Aurasma应用软件与词汇内容。当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时,在视频中标记课件,应用软件检测到打印出来的词汇卡,进而播放相应的词汇内容,旨在教授词汇的含义。
4.案例四: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55]
本研究中,学生佩戴谷歌纸板,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人物的形象卡通化,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轻松的交流环境,增加学生社交中的趣味性。在AR环境中,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教育更有效,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支持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
他们在一起时总爱咬文嚼字,说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暗语。“布朗太太”对他意味着病人,对爱拉则是向人求助的女人。“你的文学午餐”是他用来指她不贞的说法,有时以风趣的口吻说出,有时则一本正经。(2014:204)
5.案例五: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注意力聚焦[66]
本研究让学生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使用了“强化大脑”,测量了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分数和星星为基础的奖励来衡量)与ABC(异常行为检查)和TRF(教师报告单)的ADHD(多动症与注意力失焦)的相关性。七名学生都完成了这项研究,并成功地使用了“强化大脑”。学生总共接受了32次课程,平均每个学生4.6次。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与ABC-H呈高度显著相关(得分:p=0.0013;),与 TRF ADHD 得分显著相关(得分:p=0.012)。在使用强化大脑的学生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这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在增强现实游戏中自闭症学生的大脑表现与ADHD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需要更大的样本来验证这些发现,更多不同的参与者也可以将这些发现推广到更广泛的大脑条件,这些条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过度活跃。
6.案例六: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儿童识别面部表情[77]
本研究评估了在使用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的学校环境中,让三名患有自闭症的青少年意识到观察到的面部表情的可能性。AR系统提供了覆盖在参与者脸上的6种基本面部表情的三维动画,以帮助练习情感判断和社交技能。基于受试者的多基线设计,数据表明AR干预能够提高情景任务中对面部情绪表达的恰当识别和反应。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患者教育的核心要素有以下几点:AR设备、个性化教学资源、导师支持、使用的教学内容。
1.AR设备
在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患者教育的应用中,增强现实设备是教学的基础。无论是iPad、智能手机、智能眼镜都是可以现实AR的效果。其中,在此类研究中,智能眼镜因其完全沉浸式的体验而备受研究者与受教育者的欢迎。自闭症患者与其他特殊人群的不同便是有视力上的优势,智能眼镜优于手持设备,它解放了受教育者的双手。
2.个性化教学资源
自闭症患者因其特殊性,无法使用普通大众的课程资源。因此,需要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受教育者的课程资源。这种教育资源依托于增强现实技术,为受教育者专用。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为自闭症患者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不但呈现了新兴教学技术,也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性的支持。
3.导师支持
在增强现实技术促进自闭症患者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的导师是核心要素。不论是特殊群体还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导师的指导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合格的导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基础。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此外,面对特殊群体,导师更应该有仁爱之心,要对特殊事业抱有理想与情怀。
4.实用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读,笔者发现,增强现实技术在促进自闭症患者的教育中,教学的内容大多都是有关自闭症患者的社会交往。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教学应当从实际出发,例如帮助他们进行社会交往。对于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来说,在社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教学内容应当着重于生活能力,例如教会怎样过马路、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等。
增强现实技术在促进自闭症患者教育的背后,其价值取向是巨大的推动力。笔者认为,其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点:体现学生主体性、注重教学内容实用性、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1.体现学生主体性
特殊教育中每个个体都有缺陷,AR技术产品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应体现出特殊人群的主体性。由于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想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就要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特征,这就导致了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其次,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在帮助受教育者创造个体价值。
2.注重教学内容实用性
AR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深刻体现出实用主义的影响。毕竟应用的初衷是通过发挥AR技术的功能,切实帮助特殊人群。
3.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AR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是理性指导与非理性关怀并存的。一方面,严格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方式帮助特殊人群,体现出了理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出于人类的本能,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又体现出了非理性的一面。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梳理与总结,笔者认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首先,应当积极尝试新兴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其次,通过技术来帮助特殊群体体现其主体性。另外,技术支持和人文关怀是并行的关系。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尝试新兴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技术应用于教育已成为大趋势。特殊教育领域应当积极尝试将新兴技术应用于本领域,为特殊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方式。特殊教育中不止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还有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学习障碍等患者。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征,可以选取适宜的技术去辅助特殊群体的教学。例如:听力障碍患者的视力是好的,那么,可视化的辅助技术对他们来说适用的。对于视力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听觉通道,来辅助其学习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一步步地在延伸着人们的感官通道。面对新兴技术,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尝试新兴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通过积极尝试,从实际出发,为特殊群体的教育事业谋求福利、找寻方法。
2.通过技术来帮助特殊学生体现出其主体性
在传统的理念中,特殊人群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往往是被照顾、被同情的群体。与此同时,特殊群体的主体性也慢慢地被“掩盖起来”。人们的固有观念中,认为特殊群体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其实不然,特殊群体也应当在受教育过程中乃至在这个社会中,体现出其主体性。特殊人群也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完成学业,也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通过辅助技术,听力障碍的患者可以感受声音;通过技术的帮助,运动障碍的患者可以实现出行方便;通过技术的帮助,自闭症患者可以跟外界建立联系,不再孤独地封闭自己。通过技术的帮助,特殊群体不仅仅是“被照顾”的一群人,而是一个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3.技术支持与人文关怀并行
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只有技术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特殊群体,还需要很多人文层面的关怀。特殊教育领域的学者和教师,面对特殊群体的缺陷,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技术上的帮助,找寻适宜的技术来辅助特殊群体的教学,帮助其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对特殊群体有耐心,这是对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通过上述的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所有案例研究的出发点都是教育者从特殊群体切身利益出发,真正为特殊群体谋福利,这便是人文关怀。而学者们通过探索增强现实技术能为自闭症患者可以做些什么,能为他们的社会交往、学习、兴趣发展等方便提供哪些帮助,是来自于技术层面的支持。只有技术方面的支持和人文层面的关怀并行,才是特殊教育未来的可持续永久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