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临夏市第二中学)
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那么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学困生”自身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习方法不当、自学能力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注意力分散,不能认真听讲。课前不做预习准备工作,上课忙于做笔记,听课效率低下。课后不会归纳总结,也不巩固练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能掌握所学内容,如在数学学习中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自学能力差导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3)学生由于知识缺陷较多、技能较差,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步伐,往往表现为听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2.其他客观原因:(1)初中数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强,学习难度增大。数学知识的学用结合程度不高,社会上对初中以上的数学知识谈论得较少、应用得也不多,客观上使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动力。(2)家庭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溺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生活学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法不当。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枯燥,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有畏难情绪。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教学节奏过快,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容易忽略,或问题解决得不够彻底,尤其是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容易在这些问题上搁浅,成绩拉开,产生了“学困生”。
由于初中义务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多方面下工夫解决“学困生”问题。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精心设计情趣教学,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比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使优等生高有所攀,困难生有望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如果答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逐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批改试卷时,要善于捕捉他们在解答问题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指出不足,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以此逐步改变学困生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关爱“学困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过大的压力对于没有远大理想、意志薄弱者,非但不能产生动力,还会产生恐惧感。用关爱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多鼓励、表扬“学困生”,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指导学习方法,让他们跟上教学的步伐是转困的重要策略之一。比如可以通过结对帮扶、小组互助、教师面辅等形式给他们补缺补差。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活动,分层教学,分别要求,降低作业的难度,作业分选做与必做题,控制考试的梯度,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因材施教,改进课堂教学
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课时,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和对应的基础练习。布置作业时,可采用分层留作业的方式,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布置一些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作业。他们的作业由专人负责收发,先看这些作业,然后做批注,在笔记本上随时记录他们的作业情况。每天走到他们身边耐心地辅导,检查他们的改错情况。在课后,根据他们课上的学习情况及其当天的作业反馈情况进行辅导,使学困生能真正掌握当天学习的知识,跟上其他同学。
4.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学不得法”是产生学困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情况对学生加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记忆、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和谋划解题策略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引导家长给予“学困生”更多关爱
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走入困境时,担当起“桥梁”的作用,既要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又要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和家长一起探讨解决学生困境的方法,并对学生家长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若教育方式不当,极易造成学困生情绪沮丧,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家长的工作至关重要。比如教师可以向家长通报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及进步,提醒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引导,少斥责;多关爱,少冷落。父母的鼓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些慰藉,也为自己继续努力学习寻找动力支撑。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孩子们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醒家长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
6.重视“学困生”教育的反复性
我们要注意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反复性,合理地加强教育。学困生的形成是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产生的。他们有上进心,有要改善自身问题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缺点会在不自觉中暴露出来,而且有的经过引导转变好的学生还会出现“旧病复发”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提醒纠正,同时也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要正确认识学困生,以积极、平和、宽容、严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创造成长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