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能康复训练属于康复运动的学科,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这对于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中的训练过程而言,明显难度和要求更高了。针对于这一现状,相关部门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运动体系,从而不断提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而言,提升康复训练具有独特的功能价值。因此运动员首先要认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然后安排好平时的训练规划,这样在训练过程中,才能够将体能康复训练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从而使体能运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最终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
体能康复训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使用体育训练方法作为解决和恢复运动功能障碍的手段。体能训练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技能训练和心理战术训练是体能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只有将各个训练的环节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使训练体系保持完整。认真分析当前我国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当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意外受伤时,如果采取传统的医疗康复手段,往往很难对运动员产生良好的作用和效果。这也就说明体能康复训练具有必要的研究价值,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保持良好,就需要在运动员出现意外受伤情况时对其进行先进的医疗措施,在专业的体能康复训练的指导下,能够使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运动训练。体能康复训练与传统的训练方法不同,它是通过医学的角度采取功能康复等训练手段,并结合了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根据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采取对比分析的训练方法为其制定出高效的监控方案,从而使运动员能够迅速地恢复身体机能,最终有效地提升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和水平。
通过将康复运动训练与体能训练相结合,能够使运动员清晰地明确该项目的情况和特征。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运动员常常会发生伤痛,而且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远动员自身的肢体稳定性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这时如果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是损伤,就会非常容易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如果能够尽快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就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运动员提升体能,使其身体机能得到恢复,而且还能够同时防止运动员自身病情出现恶化,影响到自身的训练效果。
例如,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在长期的划水训练中,很容易使自身的肌肉力量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会加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疼痛感,从而致使运动员的前后部肌肉无法正常地用力,甚至会严重地妨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相应地,运动员体能基础的下降,还会使其自身伤病不断恶化,而伤病的恶化又会近一步导致运动员体能的下降,这样在恶性循环过程中,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起到初步的缓解作用,但是却很难使运动员按照原有的身体水平进行训练。因此,此时运动康复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身体机能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
体能康复训练结合了体能训练和康复医疗训练这两种训练方式,所以能够保证运动员一边进行康复治疗,一边同时进行体能训练,这样的康复训练方式除了能够帮助运动员提升身体机能以外,还可以帮助运动员维持最好的运动状态,在减少身体病痛恢复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帮助运动员提升恢复专项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当前,我国的体育运动员辅佐队伍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
别是科研人员、教练和队医。而国外的运动员队伍中不仅有科研人员教练和队医,他们还配有专业的康复师和体能教练。运动康复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当运动员受伤或者是手术之后,帮助运动员尽快地恢复身体机能;而运动防护师的作用是使运动员进行了康复治疗之后,避免再一次出现受伤,同时还要对运动员的基本训练活动进行防护,从而避免运动员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对于体能教练而言,其训练对象较为广泛,他对所有的运动员负责。体能教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开展体能训练,帮助运动员提升自身的训练效果和体能素质,帮助运动员提升抵抗伤病的能力。
例如,校队的医生除了要有医生的职责以外,同时还需要兼顾着运动防护师和康复师的工作,对于教练而言,除了要将自身的工作认真完成以外,还要对运动员进行相关的体能训练。从我国体育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的,这是因为当运动员受伤或者通过手术身体恢复之后,若无法及时地进行体能和身体康复工作,运动员就很难再跟上当前的训练进度,如果为了赶上进度而过度训练,就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痛,影响训练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长久性的伤痛。可见,当前专业的提升康复人员在我国的需求量很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运动员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康复训练,一方面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尽可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使运动员处于最好的运动状态。
机能康复性体能训练。当运动员受伤后,很容易产生各方面体能的下降,在提升下降的影响下,运动员自身的恢复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会导致运动员的病痛出现加重或反复。所以当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运动性的损伤,为了使其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尽快地恢复,就需要在体能康复的过程中以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对运动员采取最适合其机能恢复的康复性训练,同时还要在康复训练中适当调整出现的问题,从而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身体尽早地恢复,提升训练的效果。
在经过长时间的运动训练之后,如果运动员的关节不稳定或者是肌肉疲劳,就很容易产生伤病的情况,所以如果能够在运动员运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预防,就能够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首先认真分析运动员可能受到损伤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案,这样就能够使运动员避免在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病情的复发或者是病情加重。
比如,髌骨痛就是运动员在运动中经常出现的损伤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股内、外两侧的肌力不平衡造成的髌骨出现移位,而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伸膝运动的练习就会加重髌骨运动异常而对运动员造成的疼痛。所以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应尽量避开可能对运动员造成身体疼痛的训练,例如可以选择足固定位的闭链练习法,这样就可以使运动员的膝关节与脚趾保持在一条垂直的直线上,最大限度上减轻运动员的疼痛,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膝内扣的现象。
功能康复性体能训练。作为体能康复训练的一项重要原则,功能性康复训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许多运动的动作都是通过关节间的相互配合完成的,当某一个关节的功能出现损伤时,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就会不规范。比如,在进行棒球的头球运动中,由于腹肌同时参与到收腹动作和转体的动作中,所以如果通过传统的仰卧起坐训练进行练习,很难起到有效的训练效果。同时,仰卧起坐训练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他肢体部位的运动优势,如果是采用橡皮筋拉力做伐木式转体收腹运动的话,就能更好地锻炼腹肌功能,从而使运动员活动更加高效灵活。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身体经历不同的力量、持续时间和生理变化可能导致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这使运动员的情绪复杂化。负荷的增加导致运动员身体的能量和材料的消耗,导致身体能力的进一步下降,这使得运动员在实现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负载持续增加,完成任务的难度也在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员将在训练中产生负面和恼人的情绪,影响对情绪的掌握和目标任务的完成。轻松有节奏的训练方法调整可以减轻疲劳,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运动员充满热情,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心理康复不容忽视。有专家指出,训练和比赛后的心理调节措施可以减轻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减少心理抑郁状态。对运动员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主要的心理手段是心理暗示、心理调节和娱乐活动。首先是想法放松的方法,这是让运动员感觉到训练结束后他们通常感到放松和舒适,把自己放在心灵的这个环境中放松身体;第二是自我暗示,在训练和比赛之后,教练指示运动员轮流放松身体的各种肌肉群,同时增加呼吸。在指导后,运动员可以独立完成运动,运动员的身体和肌肉可以在短时间内放松。第三是使用音乐调整,这种方法的作用是使运动员在大量的运动之后,产生身心的愉悦感,这样一来心灵和肌肉都可以放松。
总之,将身体康复训练于康复医疗和体能训练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从而避免在运动训练中发生伤害,同时能够防止疾病的恶化和复发,最终促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向最好的状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