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岩 逯鹏 袁文丹 孙旭红 都鹏超 曲洪林
自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来,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1-4]。我校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强调“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要改变以前普遍存在的重传授知识而轻思政教育的老思想,梳理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政资源。本文就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及在医学概论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阐述如下。
“课程思政”的内涵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是指以除思政课以外的各门各类专业课程为载体,一方面要充分提炼蕴含在本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将政治观点、理想信念及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思政教育中的知识底蕴[5-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将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这就注定了医学生不只需要具备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所以在医学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以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7]。
近年来,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根据专业特色凝练思政元素融入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爱国主义及爱岗敬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培养创新思维等方式,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这一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的抓好价值观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有关爱国主义和爱岗敬业的教育元素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中[8-9]。
2.1.1 “爱国” 在讲授遗传密码的传递与表达中“翻译”一节的内容时,用摩斯密码的破译来举例,我们会在课件中插入电影《风声》最后破译出来的女主角顾晓梦的一段遗言“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同时,号召同学们课后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以此来唤起同学们对历史的反思,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此外,在讲到疾病用药时,引导同学们分析阻碍发展中国家民众健康水平提高的高昂药价与药品专利权之间的关系,以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将来加入我国自主研发新药的队伍中。通过这些见缝插针的思想教育,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到“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2.1.2 “敬业” 在学习第11 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中“消化性溃疡”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会给学生讲述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Barry Marshall 喝下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让自己患上胃炎,以验证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密切关系的事例。在我国,也有科学家具有这般的敬业奉献精神。比如“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和“糖丸爷爷”顾方舟。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导致该病的沙眼病原体在1955年由汤飞凡、张晓楼等首次分离出来。为了证明其对人类的致病性,汤飞凡于1957 年将沙眼衣原体种入自己的眼睛以造成典型的沙眼。为了观察全部病程,他坚持了40 多天才接受了治疗。1960年,顾方舟带领着研究团队在昆明一砖一瓦的从头建设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活疫苗在猴子身上实验成功后,为了验证对人的安全性,他带头喝下了一瓶疫苗溶液。后来又为了证实幼儿可以抵抗活疫苗的毒性,他给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喝下了疫苗。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事的孩子也参与了疫苗实验。正是由于他和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使我国在2000 年正式成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国家。这些在学习第4 章病原生物学的时候会给同学们讲授。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科学家不畏艰险,刻苦钻研,满怀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对他们研究成果取得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更能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是一门富有人文关怀的科学[10]。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直接关乎其走向医务工作者这一岗位以后的执业能力和服务水平[11]。而由于医学课程繁多,学生专业课学习任务比较重,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课程相对较少,导致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带领同学们在上解剖学实验以前于沪祥楼一楼王沪祥教授塑像前举行宣誓活动。同学们在了解了王沪祥教授的感人事迹后进行庄严的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培养责任心和医学使命感。其次,引导同学们在解剖尸体前默哀,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另外,在上课时适当引入社会上医患纠纷的案例或者引导学生讨论安乐死的利弊等,从而使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加深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人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所以我们“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在医学概论授课过程中,我们注意根据学习内容穿插青霉素及卡介苗的研究发现过程、屠呦呦带领团队最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还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通过提前发布临床案例,学生自主分组查找资料、讲解和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经过我们的初步探索和实践,目前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概论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反馈、学生座谈及调查问卷等均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课堂思政有助于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职业理想,对自身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思政的融入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育人作用,但仍然感觉到有一些不足之处亟需解决。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平时比较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但在授课过程中仍然能够感觉到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才能游刃有余的把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另外在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切入方式及生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教学设计,以期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12-13]。
综上所述,作为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课堂思政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认真挖掘本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整合课程相关思政资源,让思政元素成为专业课堂的必备要素,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14-16]。同时,也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育人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真正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