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卿 吴景东 隋月皎 张志星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蓬勃兴起,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它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同于高校常规传统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给出知识点或者问题,抛砖引玉,学生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并采取小组互动讨论形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1]。本文将近年来我教研室在此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总结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的,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21世纪全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1]。近期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大学的首要职能一直未曾改变,就是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现阶段有些高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满意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老师“放水”,学生“放松”,导致本科生培养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加强本科生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我院提出了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强调教育教学工作要从传统的“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三“教”模式,转向以“学生学习、学生发展、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三“学”模式。以实验针灸学为例,我教研室老师连续申请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改进教学方法,依据“十三五”规划教材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旨在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改善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最终目标。
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2.1 优化教学内容 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既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又不随意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去锻炼。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落实好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提高应用实践能力的讲授内容。因《实验针灸学》课程在本科学习后期开设,学生即将准备考研,大部分学生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需求,因此在讲授“实验针灸学研究方法”这一节时,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为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讲授研究方法理论内容后,重点让学生进行应用实践,将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对针灸领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或以针灸的热点研究问题入手,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每人撰写一篇文献综述,并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课题,将科研设计内容作成PPT,每个小组在上课时由组长代表本组其他同学进行讲授,老师做综合点评。学生的登台讲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组长讲完同组学生提出补充和完善内容,其它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上述内容记入学生形成性成绩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往的《实验针灸学》以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有很大弊端,因为本学科内容与临床治疗关联不大,学生不够重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分散。本教研室老师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措施[2-4],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不再被动的学,而是通过提前预习自己动手检索文献,在课堂上以主题发言的形式,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同学之间可互相支持、补充或反驳对方的观点。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作或略作启示与评述,以主持学生发言为主,讨论结束后再予以总结。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经络的现代研究时,让学生们列举经络现象,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完后再进行课程内容讲授;在讲授经穴-脏腑相关神经节段机制时,鉴于往届同学对大一学习的解剖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情况,我们提前让学生做好预习神经系统解剖的知识,上课时教师抛出知识点,让学生主讲这部分内容。我们发现,通过提前预习并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们参与度高,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学习的意愿。因此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使本门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对于新教学方式参与度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基地,也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具有鲜明实践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总结经验、培养兴趣的最好教学途径之一[5]。开设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项目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举一反三,并自主地去分析解决错综多变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在实验课上开展了学生自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内容,这对实验室建设和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设计过程中,有时学生设计上没有问题,却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如实验器材陈旧破损,影响实验结果,不利于创新性实验的完成。因此,加快实验室建设,维护并及时更新实验设备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另外,在进行创新性实验时,学生设计的实验一般较教材上的实验复杂,对仪器的要求不局限与教学实验的仪器设备,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我们开放了科研实验室,并且有专门的实验员对学生的创新性实验进行指导。有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作为前提,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项目范围也会增大,实验完成的可行性也得到提高。有的学生完成实验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实验研究论文,或者继续申报了大创项目,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立德为本”。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教育的生命源泉,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在教师队伍中进行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教师要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教风、净化校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对于实验针灸这门学科,要让学生真正运用好针灸实验,掌握科研能力,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把本科生当做研究生培养,其工作量之大是其它课程不能比拟的。教师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素质,既要有实验针灸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践。实验针灸学是一门发展中学科,学科内容不断更新,实验针灸学教师也要不断跟进针灸学科研进展,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随着学科的发展,新的实验技术的不断涌现,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此外,教师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实施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全程参与,每名教师参与不同组别的讨论需要付出宝贵的业余时间。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和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等都需要教师本着爱岗敬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要求我们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在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的同时,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成为真正的中医药发展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