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志兵
摘要:人才的产生需要通过行为方式引导,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实现办学主要目标。认知水平的提高也要经历不同人生阶段,大学生的成长要通过教育引导,掌握专业知识,大学也就成为学生增强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主要阶段,学风建设与大学生行为紧密相连,改进个人行为方式是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24-02
从人类运行趋势得知,其经历着知识传播、认识水平提高以及推进创新的过程,从古代《论语》、《汉书》以及《史记》等著作的出现,记录了对世界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认识,这是科学的治学态度结果。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这种治学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探索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启示不言而喻,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探索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具有深远意义。为加强国内高校的学风建设提供指导,加强大学生个体行为方式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成为高校深入推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风建设
当前国内外高等学校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校风、教风以及学风,思想认识是推进学风建设的基础,是形成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国内高校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个体行为,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对高校有着深远意义,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推进社会主义运行的繁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建立思想理论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加强思想理论知识教育。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建立思想理论引导策略,从受教育者学习态度、行为认同感和集体观念可看出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例如,按照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状况,适当举办思想理论教育专题报告会,围绕当前形势确定主要议题,把握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方面,突出学风建设主要方面进行教育引导,达到以思想理论教育推进学风建设的根本目标。
2.通过网络拓宽思想教育形式。随着市场经济深入运行,接收新知识渠道也越来越宽,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拓宽知识提供有效途径。从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拓宽到网络技术知识教育,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思想理论教育,传播社会主义传统思想理论知识,形成以网络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3.参与实践活动增强思想素质。适当让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素质。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是引导学风建设的必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管理推进学风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运行,高校办学模式、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应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学生的满意度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指标,以优良的校风、教风推进学风建设。
1.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应用高校的教育理念策略提升师生员工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把学校整体利益与师生员工行为方式紧密相连。通过增强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高校大学生以实现人生理想为目的接受各类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方式、理想目标也有所不同,营造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是激励大学生增强能力素质的必要条件。加强各班级学生行为方式教育,鼓励遵守制度纪律较好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学风,形成具有科学态度、团队意识的班集体。
3.增强大学生的行为调节能力。建立学生行为方式激励策略,通过参加班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例如,举办以法制、行为教育为主题的网络知识教育活动,围绕议题进行讨论,明确应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质量的需要,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4.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通过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为实现个人理想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理论素质,为创新型人才的产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5.拓宽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认识。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以良好的态度提升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把转变学风当成增长知识的内在需要,为社会主义高效运行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三、通过教育教学推进学风建设
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确定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市场各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实现国际国内人才的合理流动,把学风建设与各类人才的培养方向紧密结合,确立行为引导策略,发挥人才资源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加强教育管理形成优良学风。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体现在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设置所学课程,大学各个阶段所学课程的整体效果与提升市场应用能力相协调,科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行为方式和学习态度起促进作用。通过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推进学风,形成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学风的良好氛围。
2.通过教育教学激励学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要因素,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可有效增强教学过程的活力。
3.通过建立教学目标推进学风。高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高质量人才是重要的市场经济资源,当然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要通过市场历年用人的效应来检验,建立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市场所需各类专业人才,也是衡量校风的主要因素,可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学生行为方式教育增强学风建设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存在个体特点,各类型的学生就业方向也呈现新形势,应善于发现并改进学生不良的行为方式,保持高校的整体学风状况。
1.构建大学生行为能力教育体系。实施学生个体行为引导策略,以各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为着力点,加强班级学风教育,把握学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形成学生行为能力教育衡量标准。
2.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目标,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以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改进学生行为方式,转变学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增强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3.形成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科学合理的学风标准是优良班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从大学生的课堂表现、取得成绩和行为方式可以体现出班级的学风状况,对各类专业学生素质提出相应行为要求,通过科学的行为方式教育,加强个体行为引导,可以有效增强学风建设。
五、形成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学风建设
建立高校学风衡量标准有利于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学风激励策略,加强班集体学风管理,形成现代大学优质、高效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推进市场经济的运行质量。
1.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成为推动学风的主要因素,增强师生员工的团队意识,也是推进学风建设的必要条件,形成高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为学风的引导提供制度基础。
2.形成优质社会效应。高校教育理念对校风、教风以及学风有着指导意义,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起着引导作用,要以优质校风、教风推动学风建设,为市场经济提供高素质人才,产生优良的市场效果,实现高校为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办学目标。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教育质量体现了教与学的效果,从大学生的理论素质、能力素质、市場用人效果建立质量运行机制,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供数据指标,高校通过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推进学风建设,提高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