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是进行数学思考。学生数学思考的质量决定着数学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在近年的数学教学中,人们都在研究和实践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问题,也多实现着思维导图的有效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思考;促进策略
多年的数学教学,总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学生的数学思考不可实现有效,导致课堂教学推进的流程和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一些数学问题也就得不到理想的解决。促进学生数学思考有无比较良好的策略?人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感到思维导图的利用其良性特征比较显著。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比较广泛地利用思维导图,所获取的数学教学效果令人欣慰。
一、 在生活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生活的多个领域。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也用于生活,这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小学数学教材中所编写的数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这就告诉人们,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生活性的数学学习。当然,学生在进行生活性的学习中,也不是没有目的或者不讲究策略的。让学生在生活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也是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更是比较能够促使学生去学有所成的。让学生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就是由学生去自主觅寻发现。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小学生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觅寻生活,或者说学生又怎可比较顺利地觅寻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生活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我们去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做好生活性数学内容的觅寻整理;第二做好相关思维导图的设计。这两件事情是二者缺一不可,当然也还是某种意义上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教学“圆的认识”,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当是让学生去感知探究,从相关圆形图案或者实物中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许多圆形实物的图案。围绕“圆”让学生去思考圆各部分的名称,去思考怎样画圆,去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圆。如量一量、折一折,用不同的办法画圆并思考画圆的注意点,如用圆的知识解释车轮和井盖现象等。
二、 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人们都知道,思维导图不仅仅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图,而是图文并茂的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是完全可以开发学生大脑功能的,是完全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但也不等于有了思维导图,学生的数学思考一切就可能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应当看到的现实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没有比较理想的探究习惯,没有坚强的探究品质,即使再为理想的思维导图,也就是十足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这个角度思考,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也只是为学生提供工具,而要真正产生思维的活力,需要我们在提供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探究。而这探究多是由浅入深的探究,也多是循序渐进的探究。从相关意义上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探究,一般都以课堂为主阵地。因为小学生离开课堂的数学学习其个人智慧多是难以解决数学问题的,尤其学生在思维中容易碰壁,也容易丧失信心。所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应当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第一要务。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的教学中,“从外跳到第3格可以怎样跳?必须要跳到第一格,然后再跳1格或2格。”学生列出了连线图1-2-3或1-3,比较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如果跳到4格、5格甚至就是100格,学生感到不可能再用连线的方法了。当引导学生回头看3、4、5格的图进行探究时,学生则获取着思维导图的探究成功。实践证明,学生思维导图仅是第一导向,教学时也还必须实时出现第二导向,学生有了诸多的导向,那探究的可能就大,运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也就会更显著。
三、 在延伸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知识学习如同攀登山峰,不仅仅需要去披荆斩棘,而且需要不畏艰险地去拾级而上。数学学习也会具有无穷的奥秘。虽然我们所教学的数学不是怎样的深奥,一切的数学问题也必然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的教学对象,他们的数学知识是比较肤浅的,数学经验也是极不丰富的,解决数学问题也如同爬山,困难重重。就是我们运用思维导图这比较先进的解题工具,学生不可能都能顺水推舟,或者获得某种意义上的马到成功。对此,我们所思考的思维导图运用意义上的解决数学问题,作为教师需要思考比较适度的拓展延伸问题。让学生在延伸性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完全可以得到提升的。我们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多种运算律:加法的交換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也已经掌握相关的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单独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都相当顺利的,对思维导图的利用也比较能够运用自如。但如果将其混在一起,学生也就多难以为继了。是否就是这样的罢了?窃以为当是完全意义上的不能。数学教学也应当进行拓展延伸意义上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的学习,可以是多个层面的。可以是数学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数学学习的方式。如学生所学习的运算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做思维导图,让学生去做发散的树状,也去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引导学生去用自己所喜爱的但又极显简洁的方式,清楚地厘清这些运算律。这样的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综合性、自主性还是创造性,都是比较强的,也是利于学生思维的整合、创新与发展的。
参考文献:
[1]侯俊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三个支点[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4):41-44.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作者简介:
陈伊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