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

2019-01-28 22:18叶玉平李静静毕东军程凤敏王伟文朱莉其
浙江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型专科科室

叶玉平,李静静,毕东军,程凤敏,王伟文,朱莉其

(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要求,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1]。而中医护理人才稀缺是阻碍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要原因[2]。我院从2017年1月开始实践基于临床需求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模式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报告如下。

1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成立院内中医护理培训工作小组,小组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中医科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等8人组成。按人才成长规律及临床实际需求设计,将中医护理人才分为专家型、专业型和专科型进行培养,分层培养,分层使用,三位一体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1.1专家型培养

1.1.1 目标 能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在省内外各大中医院进修学习3~6个月考核合格或者获得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资质证书,回院后在临床推广中制定推广方案,制定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标准,对院内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知识及适宜技术培训,负责全院中医护理质量控制。计划培养人数8名。

1.1.2 遴选与培养方法 院内选拔人员,遴选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临床在职护理人员;(2)具有10年及以上病房工作经历;(3)热爱中医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有中医相关工作经验及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确定名单后分批将人员输送至省内外各大中医院进修3~6个月或者委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养基地培养。

1.2 专业型培养

1.2.1 目标 能掌握中医护理知识、技能,通过院内中医护理培训班学习,考核合格获得资质认证,胜任本科室内中医护理临床工作,负责科室中医护理质量监管,协助专家型护理人员培养科内专科型护理人员。计划培养人数90名。

1.2.2 遴选与培养方法 院内选拔人员,临床科室推荐2~3名学员,遴选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临床在职护理人员;(2)具有5年及以上病房工作经历。培训教师由本院中医科中级或以上中医师、中医护理专家型人员共16人组成,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副主任中医师3人,主治中医师4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由中医护理培训工作小组制定分阶段培训方案,共分为5个阶段,建立培训手册及考核制度。培训每月2天,培训周期1年。第一阶段 中医基础理论(30学时);第二阶段 中医护理理论(20学时);第三阶段 中医护理技能(30学时);第四阶段 结合临床培养实践能力(20学时);第五阶段 资质认证 完成上一阶段课程后即进行考核,考试合格的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完成以上四阶段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最终由中医护理培训工作小组综合到课率、课后练习、理论成绩、技能成绩以及临床实践情况,合格者颁发中医护理资格认证证书。

1.3 专科型培养

1.3.1 目标 熟悉基础中医护理基本知识,掌握中医护理基本技能,通过本科室中医专业型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考核,成为具有专科中医护理业务能力的专科型护理人员,独立实施本科室中医护理临床操作。计划培养人数650名。

3.2遴选与培养方法 科内选拔人员,遴选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临床在职护理人员;(2)具有2年及以上病房工作经历。根据各科室疾病类别不同,由科室专业型中医护理人员参照专业型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的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培训计划,负责科内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实施一对一培训,不定期邀请专家型人员来科室进行授课或技术指导,培训结束获得科室认证的学员可在本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专业型护理人员负责质量监管,专家型护理人员不定期抽查确保护理质量。

2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效

2.1 分层次培养达标率

本项目实施后共培训877名护理人员,其中培养专家型10名,专业型98名,专科型705名,最终92.7%的成员达到培养目标。其中,专家型培养100%达标,专业型培养89.8%达标,专科型培养达标率92.3%,共有64名报名学员被淘汰。

2.2 中医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2.1 开展专病集束化中医护理 以产科作为试点科室,在专家型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以专业型护理人员为主导,专科型护理人员为基础,建立集束化中医护理团队,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中医手法通乳、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集束化实施,改善产妇宫缩痛、乳房胀痛、多汗、肠道功能等多种产后症状,从而促进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此外,将集束化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延伸至乳腺病、妇科病、淋巴水肿、失眠、便秘等专病,并设专病中医护理门诊服务门诊患者。

2.2.2 参与快速康复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 在骨科、产科、儿科、胸外科等专科科室中,参与创建快速康复MDT团队,团队中包含专科医生、麻醉师,康复医师、药剂人员、中医科医生及专家型中医护理人员,团队共同深入临床查房,以多学科合作模式及中西医特色诊疗方案加速患者疾病康复。

2.2.3 开展各类中医护理特色项目 2018年我院共开展中医护理技术达74.1万例次,较2017年增长97.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后目前我院常规开展中医护理技术18项,较培养项目实施前增加14项。越来越多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带来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骨科患者术后使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从30%减少到5%;妇科患者腔镜术后使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腹胀发生率从70%降到18%,恶心呕吐发生率从70%降到到14%;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从24.3小时降到17.6小时;胸外科术后患者使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3天排便率42%增加到80%;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我们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同时监控不良事件的发生,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皮肤过敏、皮肤烫伤破损等,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之前的0.012%降至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通过对接受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患者的调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后2019年4月患者中医护理总体满意度达到95%,较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前的2016年12月提高了12.82%。

2.4 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后,中医护理科研能力较前提升,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获省厅课题立项1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实用型专利授权7项。

3 讨论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可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护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院作为西医为主导的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人才储备极度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中医护理需求。我院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模式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充分挖掘蕴涵在西医护士群体中的潜能智慧[3],达到建设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的目的。

分层次培养是根据护士的综合能力( 即学历、 职称、 年资、学习工作能力)及主观能动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式, 使其知识及水平得以充分提高,每个层次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清楚,使其工作的目的性更强[4],我院因材施教,通过培养专家型护理人员,使其带动专业型护理人员,专业型护理人员带动专科型护理人员,以点带面,快速复制中医护理人才,迅速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分阶段培养符合学习认知规律,依次进行理论、技能、实践、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采用阶段性淘汰机制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加深其对中医护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自学能力、 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5]。

另外,我院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通过建立集束化中医护理团队、参与创建康复MDT专病团队,拓宽执业道路,做精专业,加快中医护理亚专业化进程,提升专业内涵,提升中医护理人员职业成就感,真正让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通过人才培养,组建了完整的中医护理团队,中医护理技术开展在我院发展迅速,开展项目及服务例次大幅度增加。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如骨科术后恶心呕吐,妇科患者腔镜术后腹胀、恶心呕吐,胸外科术后排便不畅,产妇宫缩痛等,并通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将中医护理技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由于我院中医护理专业基础薄弱,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时间较短,我院中医护理培训仍存在以下不足:(1)各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不均衡,某些科室开展项目例数少,参加中医护理培训积极性不足;(2)目前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内容相对较单薄,时间较短,开展项目较少涉及核心医疗技术,与其它医院报道的培训结果类似,缺乏在复杂病例中的辨证施护能力[6];(3)中医护理培训注重带教与临床实践,如何将中医护理临床能力转化为科研成果是我们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专业型专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爱紧张的猫大夫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