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10023)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过往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很难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互补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专门性、公开性和规范性的特点。”1“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是指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用比较含蓄隐蔽的形式,运用文化制度隐性课堂等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总会现象性地表现为一面显于人前一面藏于人后,然二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着实不可偏废。
1.“成见”的幕布遮掩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广泛存在着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补模式的成见和误解,主要表现为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二选一”现象。一方面,在理工科的课堂,学生认为老师只要教给他们考试的东西并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就行,而这种方式又主要以显性教育呈现。另一方面,在文科生的课堂,老师则过多地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点到为止”,过高的估计学生对理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部分理性知识的传授。这种来自于各层面的“成见”仿佛一张不透明的幕布遮掩着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真相。
2.“定式”的雾障蒙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许多囚徒被羁押在一个洞穴里,背对着一堆燃烧的熊熊大火,手脚均被绑着无法动弹且无法转身回头,通过火焰他们的影子被映射到墙上,这些囚徒便认为影子便是真实的存在,是外部世界的实物。直到有一天某个囚徒挣脱束缚走出洞口,才豁然大悟,如梦初醒。洞穴里的人在长久的环境之下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思维定式,看到影子就认为是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群体的思维定式,而真相和本质却被这种“定式”的雾障给蒙蔽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模式都是“灌输式”的纯理论传授,这在中小学尤其明显,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显性教育的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另外还会有思想政治教育者还以其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为借口逃避对受教育者进行隐性教育。
1.情感上的自愿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人格的养成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这都很好的显示了隐性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作用所在。而这种根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骨髓的传统文化是最容易引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的,这就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隐性教育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情由。
2.行为上的自觉
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才能将情感上的自愿转化为行为上的自觉。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久持续、刻骨铭心的。传统文化是最容易内化于心且外化于形的,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补模式探索的缘由是有其所以然且合乎情理合乎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自愿、行为上自觉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善果。
真正的理论一定是实用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补模式就应该撇开“成见”、跨越“雾障”。要加大学术研究,生产出一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高质量论文成果用来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进行的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在适当时期上升为国家政策,以文件大纲的形式形成强制性力量。同时,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手段营造舆论声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界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常态。
理论若离开实践则是空洞乏味没有说服力的。以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补模式的理论加以实践为着力途径,以期构建起一个行为转化世界。一方面,要有自主性的让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是占主导地位的,受教育者是占主体地位的。受教育者有自己的主体性。教育者不能盲目的信奉某一种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单纯地认为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就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根据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补模式构建的实时趋势作出自主性的让渡。另一方面,要保证深度供给的到位。这种供给主要是指师资力量的供给,要大力培养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人才。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要素。首先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方法的同时承认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合法地位。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海德格尔期望人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教育就是一种隐性教育的方式,诗意教育常采用比德的方式,如用小草比喻弱小却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用莲花比喻在凡尘俗世中洁身自好的人,松竹梅更是被称为“岁寒三友”,此等方式都是以隐性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使人受到一种无意识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等传统文化教育时便可以采用诗意教育的方式,用古诗古词来营造一种耳濡目染的氛围,在进行爱国主义等教育的是时候也能用观影、红色研学等方式达到“不育自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来说,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培养接受新事物的勇气。例如在进行红色研学的时候,以游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受教育者在观赏到一把步枪的时候就不应该只将其视为一把黑色的纪念品,而要由此种在场的东西想到某种不在场的东西,即想到革命年代的战火纷飞,想到小米加步枪的革命精神,以使自己在不经意间便接受到某种刻苦铭心的教育。其次,充分发掘各种形式的教育中介。教育中介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教育载体,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座桥梁。只有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才能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开辟有效途径。显性教育的中介更多的是教材、黑板等一些传统的东西,而隐性教育的中介则是一花一木、一人一畜,万物皆可为之。
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二者割开,不能“二选一”,要做到统筹兼顾。一方面,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将二者相融合,二者没有先后之分。另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能够产生整体效用大于部分效用的益处。不同的受教育者的认知、理解等接受能力不同,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时候受教育者可以产生一种自我选择性的过滤形式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在自己所憧憬的教育形式中达到教育者所希望形成的效果。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补模式的逻辑归宿就是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应该是我们始终所要遵循的原则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来。
注释:
1.朱静.试论高校思政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互补[J].学理论,2018(12):251-252+256.
2.田沁杼.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5(03):87-90.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