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的方法研究

2019-01-28 13:00林显华
运动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分组密度

林显华

(广东惠州市东湖双语学校,广东 惠州 516002)

根据广东省学校体育的相关要求,要保证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每周的体育课时和每节课的练习密度不能少于50%。对广东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学校小学生的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很难达到50%,这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小学生的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会受课堂纪律、课时内容、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怎样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以达到小学生体育课堂锻炼效果?这就要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抓好课堂常规,优化教学设计,运用新颖教学方法和手段。

1 体育课堂练习密度

体育课堂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各项实际练习时间与整节课总时间的比例。练习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有效性。

2 影响小学生课堂练习密度的因素

因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有一定限制,运动能力不足等因素都会影响课堂的练习密度;教师组织形式的差异,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练习时间和兴趣,从而影响课堂练习密度。

3 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的措施

3.1 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还有一些学校体育教师采用“放羊式”课堂,对课程目标不明确,学生根本无法达到锻炼效果。在体育核心素养下,要求用目标来引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明确课的练习方向和课时内容的搭配。教师可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的流程、教学手段和方法。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的保障,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有效。才能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的进行,才能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提高练习密度。怎样的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根据不同的课,尽量采用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达成目标,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感觉自己的进步,如在教学目标中表现程度的表述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包括具体性,如跳绳在“30s内,完成两脚交换跳n次”;准确性,如轻物投准“10次能投中8次”;成功的特征,如俯卧撑1组“至少完成n次”等。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有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流程,激励学生的练习主动性。这样才会有更多合理的练习时间,才能提高学生在各项练习中的时间比例。

3.2 抓好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

小学生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原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课堂常规不规范;学生思想开小差,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课堂纪律管理不好有关。体育课堂中,小学生的练习时间一般浪费在队伍集合、调动和讲解示范上。平时的课堂中,如何抓小学生的常规?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做不同的区别。例如,在低年级集合时,可利用口令:1、2、3,快、快、快——停;在高年级,可利用肢体语言,用手指表示出1、2、3——握拳(停的意思),让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主要是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教师指导。也可在低年级用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听从指挥,如小眼睛,看教师;教师说:我说停,学生回答:我就停。通过合理有效的调控,做到课堂收放自如。这样可以减少抓常规的时间,让教师的组织讲解示范更有效,学生的练习时间更多,从而有更充裕的时间适当增加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

3.3 优化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在体育课堂中,教学设计除了上面提及的教学目标外,主要还包括教学流程中的场地设计、语言引导、教学分组、组织方法的选择等重要因素。教学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学设计中的流程进行目标教学。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往往受教学设计中的各个主要因素影响,优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课堂练习密度,有效提高小学生锻炼的效果。

3.3.1 优化场地器材设计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场地器材设计可节省课中布置场地时间和练习时队伍的调动时间。小学生的控制能力、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如果在课堂中调动队伍过多,就会造成长时间整理队伍的混乱局面,浪费练习时间。水平一的一节前滚翻课堂教学中,笔者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把体操垫放在一旁,带着学生在场地中间做准备运动,然后再让学生每人拿一张垫子布置场地(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不知具体垫子放的位置,教师还不停地指挥,浪费了一定时间)。在做完基本教学环节后,让学生收垫子放回旁边,最后做素质练习和放松小结。在这个练习过程中,虽然队伍的调动较少,如果在一些环节上优化一些是否会更好,可节省一些场地器材布置的时间,让学生多做练习呢?教师可否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提前把垫子布置好,让学生在上面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练习结束后也可利用器材来做素质练习和放松等。这样就节省了收、放垫子的环节。提前合理布置好场地,根据教学目标和环节优化场地器材设计,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是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可行途径之一。

3.3.2 优化课堂教师的语言引导,增强讲解实效性和各练习环节的过渡性 教师的有效语言引导在课堂主要有讲解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实用性的课堂语言引导能使学生立刻明白教师的意图,并能正确执行。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语言引导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简洁性。切记不要问:这个游戏好不好玩?或在学生练习情绪不高时问:这个练习还想再来一次吗?这样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形式,没有特别意义。相同的问题可以这样问:在这个游戏中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在学生练习情绪不高时,对学生说:刚才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挑战比赛,看哪一小组用刚才的方法最快完成,你们能战胜其他小组吗?小学生都有对比的心态,听这样提问,个个都准备好去战斗了。这样的语言引导才会有实效性,让学生明白教师的下一步要怎样,自己应该怎样去执行。在讲解动作技能时,教师要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去精讲,体现语言的简洁性。在小学生中有些动作专业术语学生不一定能明白,教师可用有效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总结,这样学生会比较明白就会用最少的时间去思考,节省各个环节的连接时间和讲解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有效增加练习密度。

3.3.3 优化教学分组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分组练习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但在平时的小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分组的情况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每个小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同,每班人数不同,学生的组织纪律好坏等因素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教学中分组太少,每组的人数就多,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有效的练习时间变少,大多数时间都在排队和组织纪律,降低了课堂的练习密度。所以在教学分组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尽可能多分组,让学生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多分组、多练习,增加运动密度和强度,达到锻炼效果。如在体操技巧练习时,可根据情况分1~3人1组 ;在球类练习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人手1球,要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时根据内容可2~6人1组。这样分组既可加大练习密度也可让学生在团队环境下相互帮助、相互提升。在平时的课堂中还可采用固定人数和相同队友的分组形式,减少分组练习过程中的熟悉环节等,大大提高练习时间。

3.3.4 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 在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方法和练习密度有密切的关系。有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对目标和重难点把握不准,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示范、纠错等,把课堂分割成很多部分,或在分组、准备上不充分,导致上课思路不清晰,浪费学生练习时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课堂的目标和重难点,采用新颖的导入方式,合理安排辅助练习、游戏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层层深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在组织过程中还要增加趣味性和适当的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加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只有优化课堂的组织,增添课堂趣味性,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强度,学生的练习时间才会提高。

3.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的新手段

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可在多媒体技术下得到更直观的解决。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组织在一起,使教学过程中情景化更强,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特别是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技术动作可通过多媒体的讲解、示范、慢动作回放等技术手段得到解决。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和声音等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小学生可通过这些技术了解学习的动作技能,也可在教师的指引下提前对动作技能进行自学,初步了解动作技能,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因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有节奏感的音乐中进行运动,如韵律操、武术、跑等学习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更加深厚。在一些较难的技能动作学习中,多媒体技术可化难为简,学生了解和学习较快,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

4 结 语

在现阶段国家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背景下,小学生要想保证体育锻炼时间,除了要在体育课堂中重视课堂中的练习密度外,还要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练习密度的提升只是保证学生运动时间的一个方面,在每次运动中,小学生还要利用合理的练习方法和适当的运动量,同时还要有新颖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保证锻炼的有效性,这样才会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分组密度
分组搭配
分组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