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成 (北京师范大学 100089)
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帝王的故事之中似乎都有舞蹈的出现,名垂千古的美人总有关于舞蹈的诗篇,这也是舞蹈美感的体现。实际上,舞蹈并不仅有欣赏层面的作用,其实,对于舞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而言,舞蹈有着较多的益处。正因如此,舞蹈在当前的教育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并且与德智体美教育有着较多的关联性。舞蹈的种类较多,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舞蹈表演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因为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赋予舞蹈作品真正的灵魂。
舞蹈是具有动态美的艺术,而不是标准化的方程,舞蹈演员在表演时,身体动作、情感等方面都会辅助舞蹈的表达。而只有充分理解了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所在,才能更好的进行舞蹈作品的表演,而这就是舞蹈表演之中所谓的灵动性,有了这种灵动性,舞蹈表演才能更加出神入化,使观者的情感能够与舞者产生共鸣。
舞蹈是可以给观赏者带来感动的,这是舞蹈的感召力体现。与音乐通过音符的跳动带来的感动不同,舞蹈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来完成的,更直观更真实,因此也更容易感召观众的情绪。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如果爱哦沿着能够运用自己的表演意识,对所表演的舞蹈角色进行深入塑造,把自己切实融入到创设的情景当中,那么,在台下的观众们就能够跟随表演者的脚步和引领,进入到其创设的情景当中。这种方式能够使表演者的舞蹈具有更强的感召力。
舞蹈的美感在于其所蕴含的意境,优秀的舞蹈表演意识有助于舞者更好的渲染舞蹈的意境,更容易使观众进入到舞蹈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同表演者一起悲喜一起感动。而意境的营造并非是正确的舞蹈动作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建立在舞蹈表演意识之上的。
舞蹈学习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舞蹈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也需要舞者克服身体或者内心方面的问题。在舞蹈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尝试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要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在学生练习过程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安慰,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运用鼓励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舞蹈水平。
不同基础的学生汇聚在同一个舞蹈课堂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基础较弱,而有些学生基础较强。对此,教师应该再基础课程之外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个学生,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有所提高的课程,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该循序渐进的打好基础。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也不应该一概而论,应该有长远的目标,追求学生大方向的进步,而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调整和适应空间。
舞蹈是一种舞台艺术,因此,舞台表演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舞蹈的练习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练习者在经年的岁月里不断坚持和磨练。在舞蹈教育过程之中,不可以为了刻意要求成绩却忽视了练习的自然节奏。同时,舞蹈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好的自觉,舞蹈的舞台表演不应该局限于舞台之上,而是只要在做舞蹈动作时也属于表演范畴,所有的动作都应该发挥到最好。即使台下没有观众的时候,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动作、每个眼神、体态的控制、情感的抒发都应该追求无愧于心的完成。教师应该在课上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相信经过阶段的训练,学生的舞台意识会有所提高。在舞蹈学习之中不能单纯了解理论,应该有足够的实践。对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创作更多舞台表演的机会,在课上增强更多的互动内容,从动作的互动到作品的表演都应该有足够的课上练习。此外,老师最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大家建立自由交流意愿,老师可以作为桥梁推动大家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一个舞蹈,不一样的舞者就能够表现不一样的感觉。舞蹈不仅追求动作的标准到位,同时也追求舞蹈的形态美感,流畅的美感可以给舞蹈作品加分。比如,在偶像练习生团体舞蹈时,C位蔡徐坤总能脱颖而出,凭借的是他赋予了舞蹈形体的美感,动作不仅标准,而且流畅性和灵动性极佳。所以,在舞蹈教育过程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大家对美的感知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舞蹈的核心在于其所要表达的内涵,每首不同的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不同的,要想更好的表演舞蹈作品,就应该充分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其次,舞蹈通常伴随着旋律,学生需要有极好的韵律感,与乐曲能够很好地进行配合。此外,舞蹈的种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之中也要根据舞种的不同来调整表演风格,这需要学生在表演之前做好功课,也需要学生知识和阅历的沉淀。对此,具体的教育当中,应该注重基础训练课程的安排。比如,通过芭蕾舞以及古典舞的基础训练,来为学生的舞蹈打好基础,课上注重动作和肢体美感的讲解,课下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增强肢体的协调能力和灵动性。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品味。
舞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舞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另一方面是舞者在自己的理解之上表达出的情感。这两种情感应该是能够融合的,而不应该是冲突的。有些舞蹈所表达的情感较为隐蔽,并不是特别容易理解,而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就无法较好的去表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侧重学生理解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不断的练习,来更好的表达。对此,教师应该安排较多的剧目练习,在学习剧目之前,学生应该做好预习工作,包括作品的内涵、背景、所要传达的情感,蕴含的动作元素等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在对作品的内涵主旨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渐地取得进步。
舞蹈表演会涉及到不同的作品,要表演出不同的人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一个好的表演者应该能够表演出不同作品不同人物的精神内涵,而反之,如果所有表演的人物作品都是千篇一律,则不能称之为好的表演者。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现的,并不是墨守陈规的,对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舞蹈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赋予作品更多的感召力。有足够创造力能够为舞者和作品大大加分。创造不仅存在于对舞蹈作品的设计和创造前期阶段,实际上,在舞蹈作品的演绎过程之中,也有许多表现创造力的空间。艺术取之于生活,但是在生活之上的,如果只按照实际来演绎,尽管足够真实,但是在情绪调动上可能张力不足。这就需要物者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作品背景、感情等方面内容的掌握是基础,在此之上应该能够展开想象,赋予作品有趣的灵魂。关于想象力,在舞蹈作品中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所表演的人物,或者通过想象力给表演加入一些创意元素,让传统的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此外,舞者应该对观众的思绪能够有所感知,毕竟舞蹈是表演给观众的,应该对观众可能的反应有所预设,并针对观众可能产生的反应来调整舞蹈作品的演绎。
舞蹈的练习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在舞蹈教育过程之中,不可为了刻意追求成绩却忽视舞蹈学习的自然规律。教师需要对学生审美意识进行培养,使其有一定审美能力。同时,应该侧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其学会观察,不断的练习,来更好的表达。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现的,并不是墨守陈规,对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通过想象力给表演加入一些创意元素,让传统的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