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 510665]
⊙杨翠云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南昌 330024]
现代男女在恋爱关系上的速食化和选择对象上的不慎重,导致现代的恋爱,甚至是婚姻,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分手成了家常便饭,离婚率也越来越高,因情爱而发生的惨案也时有发生。
作为《诗经》的第一首诗歌,《关雎》反映了当时“君子”追求“淑女”的情形,孔子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学一学《关雎》之君子择偶,或可为现代男女提供借鉴,让世上少些因误择而出现的怨偶,多些琴瑟和鸣的佳侣。
择偶的前提是要成为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吗?要是这样来解读“君子”的话,大部分人就都没有择偶的前提了。诗中所说的“君子”,在当时,是对贵族男子的称呼,并不特指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品德高尚的人”。琴瑟、钟(编钟)鼓是当时贵族所用的乐器。在那个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识文断字、知书达礼的教育。换而言之,现代每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都可被称之为诗中所言之“君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多用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关雎》为何以“雎鸠”比兴?雎鸠与“君子”择偶有什么关系吗?朱熹注:“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在古人眼中,雎鸠是一生只有一个固定配偶的;一旦结成配偶,就会一同游玩,不会轻忽对方,对对方不尊重。雄雎鸠往往以鸣叫声来求取雌雎鸠的欢心,雌雎鸠如果看中雄雎鸠,就会回以鸣叫。“君子”是由雎鸠而想到自己的,在“君子”眼中,雎鸠是一生只有一个固定配偶的,所以,“君子”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一个像雎鸠那样可以相守一辈子的伴侣,而不是陪自己度过一段时间的暂时的“女友”,甚至是“玩伴”。这也决定了“君子”的择偶是慎重的,因为事关一辈子,也因此,他能从长远来考虑自己所要寻求的对象,对自己选择的对象也会珍惜,“求之”“友之”“乐之”。
换而言之,“君子”择偶的前提是自己对择偶这件事有了认真而充分的思考,已经明确了择偶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及自己择偶所要承担的责任。古话说“女怕嫁错郎”,其实对于男子而言,也是一样,男子要是择错了妻子,不仅会弄得家宅不宁,还可能影响子孙后代。所以,择偶前,学一学《关雎》中的“君子”,接受教育,认真思考,明了自身的需要与责任,也就异常重要了。
被“君子”看中的“淑女”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采之”“芼之”。
首先,是“窈窕”的。现代人时常将“窈窕”误认为“苗条”,其实这两个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苗条”解释为“(妇女身材)细长柔美”;“窈窕”一词则有两个义项,一为“(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二为“(宫室、山水)幽深”。诗中“窈窕”用以修饰“淑女”,显然应取第一个义项。《古代汉语词典》将“窈窕”解释为“美好文静的样子”。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可见,“窈窕”绝不是现在很多人所认为的身材苗条,也不指外貌长得好看,而是指一个人外在的妆饰仪容整洁大方,流露的气质文静美好、悠然恬淡。
其次,是“淑女”。何为“淑”?朱熹注:“淑,善也。”《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温和善良;美好”。也就是说“君子”追求的这个女子是温和善良的。
其三,是勤劳的。“君子”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在采摘荇菜。“君子”对她从初识到“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的思念,再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追求。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始终没有停止,从“流”到“采”再到“芼”。
其四,是聪慧的。从哪可以看出来呢?我们来看她三个采集荇菜的动作:流、采、芼。《诗经》的重章迭唱,不细析,每层似乎都在说一个意思;细析起来,却各有各的趣味。这三个字的变化就是如此。朱熹注:“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采,取而择之也”“芼,熟而荐之也”。⑩只要学习过物理学的阻力知识的人都知道“流”,顺着水流捞取,阻力是最小的。三千多年前的这位“淑女”肯定没有学过物理,更不要说什么阻力知识了,但她却能凭借经验,“顺水之流而取之”,足见其干非一般之干,而是借力打力的巧干。“采”总让我想起采茶女,尤其是大红袍的采茶女们,据说采大红袍必须是精心挑选过的内外兼修的处子,采茶时要带着喜悦的心情去采,否则就会影响茶叶的品质。据说大红袍只长在有着最纯净空气的深山里,而荇菜,也只长在有着最纯净水质的水中。那轻盈的动作,更重要的是采摘时的那种由内而生的喜悦与专注。“芼”,不是盲目地胡乱采摘,看到什么采摘什么,而是有所挑选地加以采摘。三个看似相同的字,却包含了无穷的生活智慧。能做到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不聪慧呢?
综上所述,“君子”择偶,看重的不是女方外在的长相,而是女方内在的气质、精神、品质。换句话说,“君子”择偶是把内在美放在第一位的。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女性因可爱而美丽,不会因美丽而可爱。”美是人人都喜欢的,外在长相是父母给的,这种美像有期限的鲜花一样,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而内在的气质是自己修养的,这种美像经汰洗的珍珠,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慢慢流露在外。能找到一位内外兼修,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女性,自然是最好的,但世间事十之八九不如人意,在无法兼得的情况下,现代男女实在应该学一学这位古时的“君子”,把内在美放在择偶标准的第一位。要知道伴侣是要陪伴自己一生的对象,所以,择偶时,学一学《关雎》中的君子,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被眼前的美貌迷惑而放弃长远的美德。
《关雎》中,古时“君子”择偶要经过哪些过程呢?
首先,抓住择偶时机,初步确定目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听到雎鸠在河洲上不停地鸣叫,“君子”就知道雎鸠在求偶了,也就想起自己也到了求偶的年龄了。择偶的时机很重要,太早失于冲动,易于事后后悔;太晚缺少激情,易于为结婚而结婚。那么,什么样的女性是好的配偶呢?一言以蔽之,“窈窕淑女”——文静美好善良的女性。“君子”放眼望去,就在那雎鸠鸣叫的河上,正有女子在采集荇菜。从中,他发现了一位外表看上去特别文静美好的女子。这位女子和一般采集荇菜的女子可真不一样啊!由此,“君子”初步确定了“淑女”的目标。显然,他关注的不是女子的长相与身材,却是女子的外在气质。
其次,综合考察环境,细心观察举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看那参差不齐的荇菜随着碧波轻轻荡漾着,是那么纯净、那么柔嫩。这位女子驾着轻舟,穿梭在荇菜中,欣赏着荇菜的柔嫩与纯净,观察着碧波荡漾的方向,顺着水流的方向,她伸出了手,轻轻地那么一捞,那么轻,轻得似乎连水都来不及泛起涟漪,一束洁净的青嫩的荇菜就落到了她放在船上的背篓里。多么聪慧的女子啊!竟懂得顺水而捞!这样的女子,不正是我要寻找的吗?不正是我日日夜夜想要求取的吗?
为什么是荇菜?植物里的荇菜,属于浅水性植物,可以净化水质,也是水环境的标识物。据说荇菜是爱干净的植物,看一片水域有没有遭受到污染,就看荇菜能不能生长了。古人因其“高洁”的品质,称其为“水中淑女”。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采摘象征高洁的荇菜的女子自然不会坏到哪里去,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我们不排除“近墨者未必黑”的情况,但芸芸众生,一般能做到“近墨者未必黑”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做伴侣,了解一下这个人生活工作的环境是有必要的。
在现实世界中,这环境除了生活工作的客观环境,也包括主观环境,即她平时来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中国一直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话,也有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六个人决定你的命运的科学实验结论,但不管怎样,还是有可能存在例外。这时,“君子”接下来的作为实在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
其三,理性对待,沉淀明确感情。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想要追求她,却找不到办法接近她。于是,日日夜夜地想啊想啊!越想,就发现自己对她的思念越是悠长,乃至整夜整夜地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啊!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现代人看到哪个女孩子,对她有一点好感,就急匆匆、冒失失地跑上去搭讪。但凡有点脑子的女子都不会搭理这样的男生的。我们的“君子”没有这样做,他选择先不行动,先沉淀一下自己的感情,想一想如果真的决定追求她,要用什么方法去追求她;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她了,如果不管白天黑夜,不管自己在做什么,都会想到她,甚至想到了睡不着觉的地步,那就是真的喜欢了。唯有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思念的人,才会愈加珍惜对方,珍惜这段感情。不至于像段子中的人那样,到处撒网,到处留情,实则无情、无信。到了这个时候,可就不能再等了,不能再任由自己继续沉迷在哀痛中了,再任由哀痛侵蚀自己的身心,就不是孔子所评价的“哀而不伤”了。到了这个时候,确定了自己的真心,就要付诸行动了,但也不能贸然行动,“君子”决定再去好好观察一下她。
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做伴侣,可不能只看外在的气质,因为有时候外在的气质是会骗人的;也不能只看外在的环境,因为环境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不起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观察其人的所作所为,正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行往往比言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
其四,再察其行,先交友待之以礼。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君子”再次来到水边,看到了他心爱的女子。她还是那么文静美好,就像她采集的荇菜一样纯净美好,她驾着舟,在荇菜中穿梭,两手不停地左右采摘着荇菜。她的动作是那么麻利,那么轻盈!一左一右采摘荇菜的动作就像舞蹈一样优美!如此优美的劳作,只有琴瑟才能配得上她啊!我要弹起琴,鼓起瑟,与她相和,向她表示亲近,做她的朋友,让她知道,我是一个与她志趣相投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而绝不是一个冒失的登徒子。为什么说“琴瑟友之”就是待之以礼呢?现在有“爱音乐的人很少坏人”之说。而在《诗经》的时代,音乐常常被用作教化天下的工具。“乐”往往和“礼”连在一起出现,有古籍为证。《吕氏春秋》中记载舜认为“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即“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孔子在《论语》中反复提及“礼乐”。《礼记》中也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之说。所以,在《诗经》时代,“琴瑟友之”,用代表高雅的弹琴鼓瑟的方式来和女性交友,就是对当时女性所能给予的最高形式的礼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女性也不例外。在封建社会,女性因为地位低下,要而不得,只能压抑自己这方面的追求;而现代,讲究男女平等,要追女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她,绝不能给她留下轻浮的印象,否则分手就是迟早的事。经历千年的封建歧视,对于现代女孩而言,尊重往往比任何物质的礼物都更有吸引力。现在网络上反映出来的很多分手背后的原因都只是男子一句不尊重的话,而男子自己却不自知。所以,“君子”的“琴瑟友之”,对自己想要追求的女性不急不躁,待之以礼,很值得现代人借鉴。
其五,欣赏她的工作,并带给她快乐。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君子”不只是想和“淑女”做朋友,更想带给她快乐。于是他来到水边,欣赏着她采摘荇菜的动作,一左一右地有节奏地有挑选地采摘着荇菜,干活时专注的神情、轻柔的动作,连被她采摘的荇菜似乎都懂得她那颗善良的心一般,自动地将合她需求的自己送到她的手边。这样恬静的女子,我怎么不爱呢?这样聪慧的女子,我怎能不喜欢呢?她可曾看到我见到她时脸上不自觉浮起的笑?她看到我,会不会像我见到她时一样,不自觉地浮起笑脸呢?我要敲着钟打着鼓,为她伴奏,愿钟鼓的乐声使她快乐,让她见到或想到我的时候,能像我见到她时那样不自觉地浮起笑脸。
“君子”对“淑女”能见其“左右芼之”之聪慧,正是“君子”欣赏“淑女”的表现。如果说待之以礼是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尊重的话,那么,以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一个人的作为,给她以鼓励,则是一种可以直达对方内心深处的真正的尊重。这种尊重感足以让任何一个异性对自己产生信任与爱的甜蜜感。
现代,很多人将爱置于得到的前提之下,一旦没有在短时间内得到就恼羞成怒,翻脸成仇,却往往忘记得到的前提是无私的付出。人是敏感的动物,对对方有目的的付出往往会抱有戒心;只有无私地付出,才能让对方放下戒心,赢得对方的心,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以心换心”。
“钟鼓乐之”乃爱之最高境界。人一生下来发出的第一道声音就是哭,可以说人生来就是浸润着痛苦的。现在偶像剧中女主人公被男主人公虐得生不如死时,想起的也绝不会是自己受虐的场景,反而是他们之间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虽然很假,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快乐是所有人最终极的追求。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获取快乐,老百姓享受天伦之乐,可以说没有人是不喜欢快乐的。所以,真正能够打动人的爱情是带给对方快乐的,像“君子”一样“钟鼓乐之”。《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中写道:“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在音乐声中,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难道这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吗?读着《关雎》,我们可以想象“君子”和“淑女”一旦结合,过得必然是琴瑟和鸣的幸福生活,因为真正的欣赏,因为真正的爱意,会让他们一见面就不由自主地满脸笑容。试问,世间还有比随时都能让对方感到快乐的伴侣更长久的关系吗?
通读《关雎》,横看“君子”的择偶前提与标准,纵观“君子”追求“淑女”的整个过程,《关雎》可谓给现代人择偶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而又经典的指南:修养自身、察其举止、品质先行、循序渐进、爱之尊之、礼之乐之,便可成就一段佳缘。
① 《论语·八佾》。
②③⑦⑧⑩⑬ 〔宋〕朱熹注:《诗集传》,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页,第2页,第2页,第2页,第3页,第59页。
④⑤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788页,第1342页,第1063页。
⑥ 陈 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831页。
⑪ 《吕氏春秋·制乐》。
⑫ 《礼记·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