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文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加上长期伏案工作、运动量不足,均导致国民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等诸多疾病发病风险逐渐提高,多经影像学措施检查,但伴随而来的是辐射风险,现已逐渐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次研究以冠状动脉为例,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脏血管造影患者94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及低剂量扫描,对比两组摄片质量及有效辐射指标,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脏血管造影患者94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5~79岁,年龄平均(63.45±4.46)岁,心率(74.02±5.18)次/min,合并高血压者15例(31.91%),合并糖尿病者6例(12.77%),合并高脂血症者13例(27.66%)。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1~80岁,年龄平均(64.11±5.35)岁,心率(75.28±5.68)次/min,合并高血压者16例(34.04%),合并糖尿病者7例(14.89%),合并高脂血症者18例(38.30%)。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均先行经德国西门子128排螺旋CT以前瞻门控模式扫描,机架转速270ms,扫描后数据重建,层厚以及层间距均为0.75mm,FOV 250mm×250mm,矩阵为512×512;观察组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为120kV、100mAs,对照组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为120kV、200mAs;经肘静脉向体内注入碘对比剂,速率5ml/s,用量50ml,追加注射生理盐水,速率5ml/s,用量25ml[1-2];观察并记录扫描结果。由医学影像学科2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单独阅片,评估图像质量;若结论不一致,则邀请第3位医学影像学科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参与讨论,直至讨论结果一致为止。
观察指标包括:(1)两组摄片质量:①优,能够清晰反映冠脉轮廓,未见明显伪影;②良,能够清晰反映冠脉轮廓,存在部分伪影,但对诊断影响较小;③差,无法清晰反应冠脉轮廓,存在明显伪影。(2)两组SRN、CRN及ED水平比较。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行χ2检验及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摄片质量优秀率稍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摄片质量比较[n(%)]
观察组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NR、CNR水平稍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ED、SNR及CNR比较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比如冠心病,不仅冠心病本身能够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而且可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患病风险,故需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展针对性治疗。多层螺旋CT心脏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了解心脏血管管腔直径、堵塞等方面详细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措施,具有操作便捷、快速安全、图像清晰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但由于多次CT摄片所引发的辐射风险能够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故需对现有CT摄片方案进行优化,在保证摄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风险。
观察组在螺旋CT前门控模式下减少单次CT辐射剂量,与常规CT冠脉血管造影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摄片质量优秀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减少单次CT放射剂量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而观察组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NR、CNR水平稍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观察组患者受到的辐射量较少,而且曝光及扫描时间均较低,这与前门控CT扫描时选择某一期开始周围扫描有关。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并未研究患者BMI与减少辐射剂量间的关联等。
总之,心血管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建议通过螺旋CT检查、冠脉造影等方面了解心血管疾病具体病情及严重程度,有助于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