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晓琼 秦风明 秦 宁
李岩铃生来就有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头。1990年,她与丈夫在本村承包了13亩土地,种植玉米和蔬菜,尽管每日起早贪黑忙于耕作,但13亩土地一年下来收入微薄,这对李岩铃来说很不甘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岩玲在长子县城遇到了经商的初中同学,谈到现如今承包出租柜台搞服装批发很挣钱,从此点燃了她弃农经商的念头。回家之后,李岩铃和丈夫商量好,把土地承包给别人,想方设法筹资8万元在县城租了房子,承包了供销商场5米柜台,开始了经销服装生意。
199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销服装生意开始走向滑坡。李岩铃审时度势又返乡投资12万元开始创建 “七彩山鸡”专业合作社,她从山东引来种鸡,自己办养鸡场实践成功后,便发动本村妇女在家喂养,并承诺四个月鸡成型后开始回收。经过四年多的苦心经营,在当地发展养鸡农户300个,每户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尝到了养鸡甜头的乡亲们对李岩铃很是感激。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岩铃养鸡事业蒸蒸日上之时,2006年,不料一场震撼全国的禽流感袭来,从而使她精心发展起来的山鸡事业蒙受巨大灾难,眼望山鸡场一个个变成了空舍,李岩铃欲哭无泪。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她遭受经济损失高达500万元。
惨遭如此打击,对一般人来讲,是很难东山再起了。但李岩铃毫不气馁,咬咬牙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行。
李岩铃在养山鸡时,跑上海、到福建,知道有一种产品非常畅销,那就是食用菌双孢菇。由此,她产生了一个信念,用鸡舍发展双孢菇。
养山鸡虽然倒闭了,但李岩铃养山鸡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都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为此,离岩铃同丈夫一起到福建参观学习,并从外地请来了两位师傅,把自己的山鸡场变成了双孢菇种植基地。
开拓要有精神支撑,创新要付出代价才能实现。在发展双孢菇的起步时,因为师傅是南方的,他们只知道用稻草种植双孢菇,但稻草一是秸秆长,不利于翻料;二是得到外地进口,成本较大,经济难以接受。李岩铃一次次到周边省份去考察,终于找到了用玉米芯代替稻草的办法,不但省力省钱,而且更适用于双孢菇生长,每吨玉米芯比稻草省200元,每个菇房比稻草产量高2000~3000斤。这样一来,自家种植5个双孢菇棚,首次突破了每棚超4万元收入的记录,李岩铃夫妇又一次开心地笑了起来。
李岩铃用鸡舍发展双孢菇发了财。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乡亲们都到她的基地来参观取经,李岩铃想,这正是带动群众发展双孢菇致富的大好时机。于是,她向村干部提出了在本村发展一个双孢菇示范小园区的想法。为了把想法尽快变成现实,李岩铃走东家串西家,千方百计做通了村民工作,调整了土地,在她的努力下很快在本村建起了一个占地40亩的双孢菇种植小园区。一年多时间,这个小园区也奇迹般地放了“卫星,”一个双孢菇棚居然创收高达5万元。这一下李岩铃发了财,也在当地出名了,前来求她传授技术的村民络绎不绝。
李岩铃说:“一人富了不算富,我要让更多的人都来种植双孢菇,都来发菇财,这样双孢菇产业才能做强做大”。为此,2007年李岩铃注册资金60万元,成立了“长子县绿生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运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发展双孢菇,由公司制定了标准,规定了生产程序,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从此,使双孢菇产业逐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短短的3年时间内,在李岩铃的扶持带动下,长子县7个乡镇、22个行政村共发展双孢菇500多户,跨市区发展种植基地达到12个。
走进位于长子县大堡头镇柳树村的长子县绿生源双孢菇示范园区,这里车水马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农业园区少有的繁荣。现代化的餐厅,容纳上百人的浴室,品种齐全的超市……这座承载着“中国梦,农民梦”的“上党菇都”,在每年的4月到11月有来自长子全县7个乡镇、22个村庄的2000多菇农工作生活在这里。
2013年4月,在长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岩铃在大堡头镇柳树村流转土地三百亩,新建了双孢菇菇房256座,建成了总投资4千余万元的标准化园区。并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李岩铃不会忘记,建设菇棚公告一发出,一周时间就有500多户菇农报名建菇棚1000多座。本着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最终有300多个现代化菇棚落户园区,并建有保鲜库8座,烘干生产线6条,精加工厂房及展厅1座。菇农从2013年10月开始产出双孢菇,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2014年,春秋两季。再续 菇都传奇,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同时,公司申请的“潞尧”实现还被正式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除此以外,公司利用双孢菇废旧基料生产的有机肥,也正式投入生产,年产有机肥10000吨,可供给150万亩种植面积使用,作为蔬菜、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绿色有机肥,既可减少资源浪费,又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在李岩铃的影响下,远至介休、昔阳,近至武乡、长治、数以百计的菇农专业户,开始鼎力加盟、农户收入“盆满钵盈”。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李岩铃和秦四清这对夫妇,带动了双孢菇整个“能人部落”的兴起。
李岩铃告诉笔者,未来五年, “上党菇都”不仅要完成园区内1280座高标准菇棚的规划性建设,辐射周边10多个县、市的近2000户菇农,园区年纯收入达到5000万元,同时还要搞好双孢菇酱、脱水菇片、特色菇卤、营养菇汤、休闲食品等系列食用菌产品的研发,以便牵手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将 “上党菇都”做成 “买中国、卖中国”的品牌大市场。
更为可喜的是韩国的“金文奎”先生瞄准了“绿生源”的双孢菇,李岩铃抓住时机,很快于2015年11月正式拿下了该公司在韩国的双孢菇销售总代理。今年3月,李岩铃在韩国京幾道省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占地20余亩,拥有15座标准化香菇种植棚的“绿生源香菇农园”。今年8月,李岩铃参加了韩国全罗南道山西省农产品推介会,与韩国多家企业达成了进出口意向,为长子县农产品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李岩铃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道路上所取得的非凡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认可,她个人也多次被省市相关部门评为“双学双比女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长治市科技特派员”、“妇女创业梦想导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