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粮食再获好收成,乡村振兴开局良好。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
李克强指出,做好2019年“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至关重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脱贫攻坚重大举措,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突出优质、特色、绿色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罗家湾村村民田小霞在自家庭院前休闲(6月26日摄)。(陶 明)
一名妇女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一家果品企业扶贫车间劳作(12月4日摄)。(赵东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12月29日在京闭幕。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年末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研究部署了哪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下一步如何发力?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深入解读会议精神。
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就是研究落实明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硬任务有哪些?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同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也是会议明确的另一项硬任务。
此外,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以及在农村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会议也提出一系列硬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把这些方面明确为硬任务,既是因为相对城市和农村其他领域来说,这些方面明显滞后,也是因为这些方面关系到农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落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之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代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这些硬任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攻坚克难,取得实效。
到2020年只有两年,完成这些硬任务需要在哪些方面聚力攻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合光说,要统筹安排好各项硬任务,建立稳妥有序推进的激励督导机制,做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责任到位、激励相容、部署妥当、督导有力。同时,把能干的队伍部署到完成硬任务的第一线,突破硬任务的核心难点;以财政资金为引领,发挥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合理匹配项目投入。
“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些硬任务是一场攻坚战,攻坚战就要有攻坚战的打法。”叶兴庆说,“必须真正把这些硬任务放在首位,尽锐出战,聚力攻坚,大幅增加投入。同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这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专家认为,会议讨论的这份意见,通过各项工作部署,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世界各国皆通此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说,“农业不是一个落后的产业,而是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伴随和支撑社会发展进步的多功能型永恒美丽产业;农村也不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希望的美丽田园和安居乐园。”
他认为,要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融合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程国强说,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的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挑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支撑。
如何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去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提出,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次会议讨论的文件对“四个优先”作出进一步部署。
程国强表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关键是建立政策支撑体系,核心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使资金和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同时,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和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政府要引导和支持,但不能代替农民决策,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否则将拖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后腿。要在资金分配、公共投资和政策制定上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同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是这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会议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专家表示,我国改革是从农村拉开序幕的,对农村改革作出新部署,既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增添新动力。
“今后农村改革的主线依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叶兴庆说,“土地制度既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也关系到农民进城、工商资本下乡,还关系到农村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农村各方面改革的‘牛鼻子’”。
李国祥认为,在守住底线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有助于集约节约使用农村土地,提高农地配置效率,打破农地要素瓶颈制约,激活乡村振兴其他资源要素,促进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调动广大农民探索创新的积极性,既不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捆住基层手脚,又不能盲目突破红线底线走上歪路。
朱信凯最看重粮食安全战略的转型与改革。他说,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自立、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要在确保粮食产量不下滑、结构更合理、质量有保障的同时,强化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的综合供给能力,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政策体系。
刘合光表示,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坚持四条标准:一是契合农业和农村特点,实事求是推进改革;二是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通过改革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集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改革的主人;四是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破除阻碍发展的各种约束。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五凤头村百草坡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蜂蜜(6月28摄)。 (牟 宇)
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西梁各庄村的农民在收获马铃薯 (7月4日摄)。 (杨世尧)
浙江奉化滕头村风貌(4月22日无人机拍摄)。浙江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抓手,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殷 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相关人士指出,此次会议研究落实未来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部署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为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重庆市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中)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温室大棚内查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 (5月5日摄)。(王全超)
中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产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75千克/667平方米,每亩产量比上年提高0.9千克;全国粮食总产量13158亿斤 (1斤为500克),仍处于高位水平,属于丰收年景。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在高位水平,粮食尤其是谷物库存较为充裕,种植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我国粮食生产基础尚不稳固,还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供给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任重道远。”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对本报记者分析,面向未来,工业化、城镇化都将需要大量粮食资源,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依旧很大,应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具体来看,就是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特别是要注重优质、特色、绿色,让广大农民能从中有较好的回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认为,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要在确保粮食产量不下滑、结构更合理、质量有保障的同时,强化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的综合供给能力,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政策体系。
未来两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这一判断。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2018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6年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以上,前所未有,也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刘永富说。
叶兴庆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未来两年将是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关键阶段,也是任务比较艰巨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将资源更多地向这些地区和群体倾斜,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二是要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在近几年脱贫的基础上,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把因病、因学、因灾等返贫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切实完成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底线任务。
“2019年,要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刘永富说,2019年脱贫攻坚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努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加大扶贫投入,加强资金监管,做好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
粮食生产、脱贫攻坚之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在多个方面明确了硬任务,包括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把这些方面明确为硬任务,既是因为相对城市和农村其他领域来说,这些方面明显滞后,也是因为这些方面关系到农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叶兴庆说。
叶兴庆进一步指出,要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就必须真正把这些硬任务放在首位,聚力攻坚,大幅增加投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队伍,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政策导向,要推动其落地就需要实实在在的措施。其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同时在基础设施、财政、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都要向农村倾斜,切实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叶兴庆说,此外,要深化改革,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及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
(邱海峰)
编辑点评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12月29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近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分析形势问题,部署工作重点,为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明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落实“三农”硬任务,稳住“三农”基本盘,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这块硬骨头,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守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不良社会风气,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农业充满活力,让农村和谐美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以食为天。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最大的事。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实施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发挥好农业的压舱石作用。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队伍,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方面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以优异成绩书写“三农”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