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以长沙市为例,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长沙市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为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54-02
2019年1月起,国家就职业教育陆续发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既包括职业院校通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方式,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服务能力”;也包括职业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产业大军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间接”服务能力。只有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深入校企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才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一、长沙市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状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会城市,紧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规模结构、政策规划、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
(一)规模结构
全市有高等职业学院34所,其中公办职业学校29所,民办学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51所,其中公办职业学校24所(含市教育局直属学校6所),民办职业学校27所,共计在校学生69419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29所,田间学校13所,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政策规划
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2018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12月,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财政厅印发《湖南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建设、推进职业培训、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2018年9月,长沙市作为首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先后出台《长沙市关于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及《长沙市现代学徒制预备员工招生招工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为长沙市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政策基础。
(三)校企合作
长沙市持续深化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逐步显现。全市中职学校先后與21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办了183家企业冠名班。2017年全市中职学校通过订单培养、联合办班、工学交替、学徒学习等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16361余人。集团化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全市共组建中职学校牵头、企业行业参与的职教集团15个,参与集团化办学企业达34家、行业协会13家、职业学校37所,为集团内企业订单培养人才23456人,培训企业职工5678人、科研机构13所,基本覆盖了全市主要职业院校和地方支柱产业。“教师下企业实践2345人次,企业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345人,集团内企业为学校实训基地建投入达3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了校企抱团发展格局,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社会服务
2017年,长沙市中职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与集团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32项,开展职教科研项目52项。取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全市中职学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代农民工素质提升培训、各种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家政人才培训,年培训达到111070人次。中职毕业生14515人,本地就业人数为10760人,占毕业人数74.1%,基本满足本市经济发展人才
需求。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合而不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然而,当前校企“合而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职业院校向企业输送人力,企业也只是提供一些用工信息,合作停留在订单培养及实习的层面上,在学生培养、教学研究、科技交流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与企业缺乏深层合作。比如“企业出资金,学校出技术和人才,校企联合攻克生产性技术难题”“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车间”等深层次的合作较少。企业为学校提供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以及合作研发新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则更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支撑企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由于校企双方在彼此的经营中没有相互渗透,导致学校无法了解企业的长远人才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对企业生产力支持力度不够。其次,职业学校教师多为本科或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其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无法给企业提供技术性指导,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最后,企业参与合作动力不足。深入校企合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在政府政策保障缺位,效益未知的情况下,企业为规避风险,只能选择应付了事。
(二)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
职业培训体系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一大要素,主要由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组成。长沙市从结构上以职业学校为中心,依托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和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初步形成面向学生、农民、市民等全体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体系,实现职业培训体系全覆盖。但从质量来看,乡镇层面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田间学校等没有师资、没有场地现象比较普遍;少数社区学校专业比较薄弱,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短缺,社员参与程度不高。
(三)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湖南省教育厅按照“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跨岗位综合技能”的思路,连续10年实施毕业生技能考核及毕业设计抽查,长沙市教育局紧跟省厅步伐,定期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质量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下达整改要求,形成了“以点控面”的质量监控机制,“由果溯因”的质量诊断机制,“从教到学”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但是,目前职业培训市场缺乏严格的资质认定制度和监管手段,培训质量不容乐观。培训机构以利益为导向,以“拿证”为目的,传授应试技巧,忽视学习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更有甚者为骗取国家培训补贴,提供虚假材料。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则更多关注培训次数和规模,忽视实际培训效果。
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议
(一)多方面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地方统筹,制定出台校企深度合作的政策,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责任,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障。(2)完善激励机制,切实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针对目前企业考虑投资风险导致积极性不足,校企合作无法深入的现状,建议地方政府建立职业教育补偿机制,构件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对向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就业实习基地以及对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一定规模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企业,政府可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另外,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学校专业特色,有创造性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工作。(3)联合全市行业精英、人力资源专家以及所有职业学校组成攻关团队,研究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专业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
(二)全方位扩大培训供给
地方政府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定期调研城乡居民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制订区域內城乡人力资源整体规划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产教融合数据平台建设,建立乡镇、社区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中心,集合城乡产业发展、教育、培训数据,方便教培供需双方获得权威、真实数据,提高产教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制定“互联网+教育与培训”计划,开发线上教育培训平台,丰富教培方式,使城乡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全方位满足居民培训需求。
(三)构建全过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健全教育和培训全过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可以从办学准入、过程监管以及质量评估三方面入手。出台相关制度,制定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及资质要求,严把办学准入关。“建设办学专业、培训项目标准,建立以培训合格率、满意率以及创业就业成功率为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管”。另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等联合开发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测评方法和工具,科学诊断培训质量和成效。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至关重要。因此要了解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前现状,分析其现有困境,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方法,全方位扩大培训供给,构建全过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科学性,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戴勇.“1+X”: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制度新构架[J].机械职业教育,2018(11):1-4.
[2]孙诚,卢彩晨,韩倩.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现状及改革策略:基于对浙江和山东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4):6-12.
[3]曾帅,李小鲁,陈丹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盲区: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9(6):1-8.
[4]袁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4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