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例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的检测分析

2019-01-21 08:19张昊王天成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足月儿凝血因子纤溶

张昊,王天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新生儿科,北京 100038)

凝血功能检查作为新生儿早期检查的重要项目,对临床防治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凝血功能呈低活性状态,且处于不断完善、成熟的阶段,与成人的凝血功能存在较大差异。新生儿特殊的凝血功能机制主要和出血、凝血功能的相互协调作用有关[1]。美国儿科学会、妇产科学院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自末次月经第1天计算,胎龄<37周(或胎龄<256 d)的新生儿。临床发现早产儿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不完善,出血倾向明显增高,猜测其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反映潜在的疾病[2]。目前,临床尚缺乏不同胎龄凝血指标的参考区间,限制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检查是否异常的准确判断,不利于及时开展相关的防治干预措施[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的132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87例(65.91%),足月新生儿45例(34.09%)。将其按胎龄(28~31周、32~36周、≥37周)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n=26)、晚期早产儿组(n=61)例和正常足月儿(n=45)。纳入标准:(1)孕产妇身体健康,无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2)孕产妇未使用影响凝血或纤溶系统的药物;(3)娩出后Apgar评分>7分;(4)新生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于出生第1 天内采集静脉血2.7 mL,置入含109 mmol/L 3.2%枸橼酸钠0.2 mL的真空抗凝管中,即刻充分混匀做9:1抗凝。待血液完全抗凝后送检,恒温条件下常规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浆。采用ACL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测定,均由本院资深检验科医师进行操作。2 h内完成PT、APTT、TT、FIB、FDP、D-D、PLT指标检测。逐一编号后Excel表格记录数据。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新生儿基线资料比较

3组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s)

2.2 3组新生儿凝血指标比较

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TT、FDP、D-D均高于正常足月儿组,FIB低于正常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间PT、APTT、TT、FDP、D-D、FI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新生儿凝血指标检测比较±s)

*P<0.05,与正常足月儿组比较; #P<0.05,与晚期早产儿组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放开,新生儿数量增加,早产儿的问题也日益突出[4]。凝血功能是新生儿早期筛查的重要内容,普遍认为正常新生儿凝血系统是一个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且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呈低活性特点。其原因主要与新生儿11周左右时肝脏开始合成凝血蛋白,且不能穿过胎盘屏障有关[5]。早产儿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易并发颅内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凝血障碍疾病,猜测新生儿胎龄和凝血功能存在某种关联。因此,加强不同胎龄的凝血功能检查,对新生儿临床诊治、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尤为重要[6]。

PT、APTT、TT、FDP、D-D、PLT计数、FIB均是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其中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I、II、IV、X水平,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和获得新凝血因子缺乏多表现为PT延长,而血液高凝状态倾向则表现为PT缩短[7]。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I、II、V、VIII、IX、X、XI、XII水平,正常范围是35~45 s。当APTT高于正常值上限10 s时为异常,原因多与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激肽酶等缺乏有关[8]。TT是将标准化凝血酶加入受检血浆中,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TT延长常和血中AT-III活性异常增高或血液中存在肝素、类肝素物质相关[9]。FDP是血液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裂解所产生的X(x)、Y(y)、D(d)、E(e)碎片的统称,是反应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10]。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也是FDP的前体,D-D升高提示血液高凝状态、纤溶亢进以及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11]。PLT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来,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PLT计数有助于临床止血和血栓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LT计数减少常见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本研究显示早、晚期早产儿组可知:PT、APTT、TT、FDP、D-D均高于正常足月儿组,FIB明显较低,和牟凤萍等[12]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说明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凝血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处于低凝状态,而足月儿肝脏发育成熟,为FIB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内外源性凝血因子水平成熟等[13]。本研究还显示,和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2~36周)相较,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1周)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更为显著,说明早产儿凝血功能较差,且胎龄越小,其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发生出血的风险概率也越大[14]。有报道[15]指出新生儿AT、APTT、TT等凝血指标较成人明显较高,FIB显著降低,表明新生儿血液维持低凝和纤溶亢进状态,且与胎龄紧密相关,这也一定程度佐证了早产儿凝血功能较差的观点。

综上所述,新生儿胎龄和凝血功能密切相关,早产儿的凝血功能较差。因此,临床对胎龄较小的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早产儿)应高度重视凝血筛查,及时判断出血风险和是否存在输血指征,为优化临床诊治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足月儿凝血因子纤溶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