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9-01-21 01:28叶金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国防素质教育文化

叶金松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70)

一、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一)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国防是维护国家根基的根本保障,文化是民族繁衍发展的灵魂。国防文化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斗争中积淀下来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精神特征,并为本国生存发展服务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国防文化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军事训练的实施,而是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国防文化在高校校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师生国防意识、国防精神与国防教育的综合体现,是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

(二)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外延

从文化整体来看,国防文化素质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包含一切与国防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国防制度、国防工程、国防科技、国防文学与艺术、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心理情感等。

从其文化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来看,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形成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忧患意识相统一的价值观。这种文化既是爱国尚武的文化,反抗侵略和制止分裂,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文化,也是具有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导向的教育。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唐时期国家国防文化的繁荣昌盛保证了这个时期国家发展的强劲之力;晚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对国防文化保持着一种排斥的心理,仅以维护自身对内的统治为根本目的,使得民族在长期的列强的殖民统治中走向衰败。这一正一反的两个历史时期恰恰深刻揭示了国防文化教育结果与国家民族生命力之间的必然关联。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值得我们研究。

二、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必要性分析

(一)新时代历史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

从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家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高度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全局,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素质教育方式不适应新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基本是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军训、36个学时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以及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宣传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有些高校满打满算达不到两周的军训量,军事理论课没有严格按照36个学时进行教学,而是通过1-2次国防教育讲座的形式来完成,这与国外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有着差距。

(三)现实研究的需要

中国知网用关键词“国防文化素质教育”进行检索,没有发现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只有一篇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该论文仅仅研究了地方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新时代这一视域下的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路径未有涉猎,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国防文化素质的现实研究的需要。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而在十大育人体系中国防文化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这是充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表现,是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中重要一环。

三、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军地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协调机制

构建军地国防文化素质教育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应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综合协调。军事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军队的有关工作的落实。比如像北京、上海、山东等高校集中的省份和像西安、武汉、长沙、广州等高校相对集中的城市,重点建立军地联合共建的国防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搭建军地互动互通的合作平台,这样拥有军事素质优势的部队和军事院校可抽调教员、干部到地方高校担任指导老师或培训教员,高校军事教研室教师也能实现在地方部队或军事院校学习最可贵的实战化军事本领。通过这种途径,实现资源整合互补、军民融合。

(二)制定年度国防文化素质教育序列图

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在一个年度中根据高校自己独有的发展历史、行业历史人物事迹,并结合每一年的国家、军队、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特定的节日、历史纪念日,制定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年度序列图。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长期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历史文化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断提高新时代普遍缺乏国防意识的大学生的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在军训中、在大学生涯中认真掌握、练习必要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向人民群众弘扬传播爱国主义的情怀,牢固树立“有国才有家”的国防观念,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按照每个月、每季度找准国防教育的结合点,在校园中开展的各种活动中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气氛,时刻用国防文化思想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三)开展国防文化情景熏陶

国防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细雨润物的过程,需要时间进行熏陶和感染。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找准学校的行业特点与国防历史文化结合的切入点,定期举办国防文化展,吸引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在高校中开展国旗文化的宣传,进行国旗文化的宣传竞赛等教育活动,让国防文化进脑、进心,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同时,要对高校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和人文自然景观进行整合、开发、保护和深入挖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标示的建立过程中,对校园人文景观、雕塑、历史遗迹、新开发的项目充分融入国防理念,使得象征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板块主题、国防教育文化的主线,使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沐浴在充满校园国防文化的环境之中。

当高校创造出良好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那么就能逐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日益多样负面文化的影响,用健康有益的文化理念自觉抵制消极落后的生活方式,而且能给国家培养人才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家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定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建立国防文化素质教育协会

通过在高校建立军事教育协会或高校退役军人协会等学生协会社团组织,把对军队、特种部队、武器、特种装备等痴迷而又有研究的军迷们结合在一起,组织退伍复学的学生把在部队服役中学习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开展相关的特色的图片展、军事讲座、军事训练、国旗护卫队等组织活动,在高校中打造一支拥有出色军事素养的队伍,对内负责学校出操、每周及大型比赛活动的升旗仪式,组织如“定向越野大赛”等竞技性社团活动,把在军事理论课中无法实地讲解的军事地形学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实际参与进来,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如广东省近几年每年都开展的国旗护卫队类型的各种大学生军事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组织自身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国防素质教育的氛围。

(五)在理论教学中拓展国防文化素质教育

在高校中开设的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都是目前高校进行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只解决了国防文化素质教育进校园的问题,只说明了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无问题,既没有满足学生对国防常识、国防知识日益增长的需要,亦未解决如军训中形成的作息制度、内务制度等,同时还容易造成高校大一后期长达三年的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空白。所以,如果每个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专业、行业特色、教师的专业特长,通过开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兴趣课、主题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可以大大拓展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六)建立国防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平台

手机和网络现在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载体。国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要充分运用新时代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手段,利用紧贴时代发展、吸引力强的事件,通过手机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动态图片等途径向大学生传递国家安全文化、国际安全局势和国防思想。在高校中开展国防知识网络课堂、国防论坛、“国际时事”博客、微博等宣传国防文化的活动,牢牢占领高校国防文化宣传的舆论阵地,使新媒体技术成为课堂国防文化教育、校园国防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七)培养高校学生的危机意识、不惧战意识、苦难意识

以色列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服役;印度号召学生为国家安全不怕牺牲,把国防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纳入到学生的国防教育中;日本从现实的地利位置及资源缺乏的现实角度出发,用危机感换起全国国民的忧患意识。目前,我国年轻的一代处在一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或是从小在温室中长大,或是吃过苦但对家庭教育中国防意识也很淡薄,认为国家太平无事,又没打仗,相当部分年轻人只崇拜明星,对国家、对军队缺乏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安逸舒适的生活正在消磨着他们的国防意识,他们对中华民族百年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本来就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英雄缺乏敬畏,对国防漠然置之。不敢想象,一旦战争降临,谁来保卫我们的国?谁来保卫我们的家?所以,在高校国防文化素质教育中要时刻渗透“战争离我们不远”的意识,让他们了解战争带来的苦难,做好一旦发生战争,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的准备。

猜你喜欢
国防素质教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谁远谁近?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