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2019-01-21 01:28秦亚东赵宝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张 强,秦亚东,赵宝林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现象在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愈演愈烈。如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势必会促使更多的学生涌入考证大军,形成更为严重的考证热潮。大学生为什么热衷于各种考证,“考证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考证,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考证热”产生的原因

(一)就业压力大,通过证书增加就业筹码

就业压力大是当今大学生考证的一个主要原因。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仅靠大学文凭在求职中已不再具有优势,不少大学生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就业砝码以掌控自己命运的车轮。证书是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的直接途径,证书代表学习能力,体现学习态度,考证侧面反映大学生应对就业形势的积极态度,于是不少用人单位直接将证书及证书的多少作为衡量大学生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标准。“多个证书多条路”,求职路上,多一个证书便多了一个筹码,多了一项选择,不少学生通过考证来增加竞争力度,拓宽未来道路,考证成为他们在大学里的奋斗目标。

(二)证书具有敲门砖的作用

证书是一些行业或用人单位的准入要求,证书作为一些行业和用人单位的敲门砖和垫脚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学生不得不去考取相关证书。首先,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些行业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要求。职业虽无贵贱之分,但有难易、社会责任大小之分,为规范行业发展,保证从业人员质量,国家实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所谓准入类职业资格,是指按照相关要求,个人拿到证书,才能进入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此类工作必须要持证上岗。《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有关规定指出,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工作,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2017年9月1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公布了140项国家职业资格,其中41项为准入类资格,从事此类职业的劳动者必须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教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医生资格、护士执业资格等。其次,证书是一些用人单位的特定门槛要求。一些用人单位薪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能够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职业发展空间、锻炼与成长机会,备受求职者青睐。这些单位因求职者众多,常常需设置一定的应聘条件进行人员筛选,证书能够检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成为一些用人单位常用的人员筛选方式。用人单位将与单位自身发展相关的证书设为人员准入的必备条件,一是能够增强人员筛选的针对性,找到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如准入类资格证书;二是可以提高企业效率,用人单位需要来之能用的人员,企业根据实际用人需求,对拟招聘人员的基本能力以证书的形式进行要求,能够减少企业对员工入职培训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效率,节约企业人员培训成本,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等。三是可以减少人员招聘成本,用人单位招聘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证书门槛可以让求职者先行对照招聘要求检验应聘条件,完成自我筛选,从而节约用人单位人员筛选成本。

(三)从众效应现象

从众心理是人类难以克服的一个障碍,人们的行为无形当中会受周围人的影响,会效仿周围人的行为。大学生考证就具有明显的从众心理,一些学生不知道要考的证书将来有没有用,但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疯狂地考,也便跟着考。大学生跟风考证的主要原因是迷茫,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之后,有大量的闲暇时间需要打理,但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干什么,对未来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又总想找些事情干干,以对未来有所帮助。当身边的同学都忙于各种考证,而自己却没有事情干时,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导致安全感缺乏,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有安全需求,多个证书多条路,证书有总比无好,考证总算是有益而无害的一件事情,既能给人以职业上的安全感,又能充实大学生活,促使大量学生跟风考证。一旦1+X证书制度全面实施,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

(四)社会舆论导向影响

证书是敲门砖,是垫脚石;证书能增加就业筹码;证书有总比无好,多一个证书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多个证书多条路,技多不压身,证书越多越好等社会舆论时刻影响着高校学生,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对于没有社会经验、对未来没有足够判断能力、本身就很迷茫的大学生而言,往往容易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外加父母逼着考,同学劝着考,学校督促考,1+X证书制度鼓励考,自己没有理由不考,无形的社会压力会使自己最终成为考证大军的一员。

(五)投资未来发展,以考促学

考证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现在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能够提早嗅到社会所带来的危险信号,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知道提前为自己的前途铺路,他们心中有对未来的明确定位,有清晰的规划路线。他们主动参加考证,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通过考证,以考促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目的是在将来择业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能够选择自己想从事的工作,能够选择自己想入职的单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不被淘汰。

(六)兴趣

兴趣也是促使大学生考证的一个重要原因。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个专业领域或某一学科特别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接触相关知识,愿意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一些大学生的考证行为完全是由于自身兴趣爱好所驱动的,考证可以提供一个系统地掌握某些领域知识结构和验证掌握水平的机会,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成为该类学生的选择对象。

二、高校学生考证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考证,缺乏针对性

一些大学生常常被考证牵着鼻子走,考证缺乏针对性。首先,大学生考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就业,但是很大一部分考证的学生缺乏人生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只是通过考取证书来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所以,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本着“大面积撒网,重点捞鱼”的思想到处考证,属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最终获得的证书多属于摆设,几乎没有多少筹码,也没有太大价值。其次,不少考证的学生认为证书等于能力,直接将证书与能力画上了等号,认为考取的证书越多越好,于是趁着大学学业轻松到处考证,不仅考与专业对口的证书,还往热门证书上挤,看见别人考什么,自己也去考什么。证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你所具备的某方面的能力,但如果这种能力并不是你所应聘的工作所需要的,那么这个证书的价值是不是应该就等于零。如果一个人拿着教师资格证去应聘医生,或者拿着医师执业资格证去应聘软件工程师,是不是觉得很荒谬,如果未来不想从事与之相关的专业,仅仅为了张证,那还是不要考的好。

(二)功利性强

大学生考证常常表现为功利性太强。一是过度追求证书结果,只重证,不重质。只重证,表现为急功近利,只求考试通过,只为得到证书,喜欢多考证,喜欢考容易通过的证书。多考证,证书虽多,但证书的针对性往往不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容易通过的证,证书的含金量往往不高,对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有限,容易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不重质,一方面表现为考证不结合个人未来发展方向,不能很好地将证书的获取与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合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表现为只关注证书的结果,忽视系统的学习过程,考证只为得到证书,仅仅通过考前背书、刷题、报冲刺班等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考取证书,甚有之,通过作弊、购买答案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虽然最终都能得到证书,但是真实的能力、本领得不到切实的提高,不能拥有与证书相匹配的学识与技能,空有一张证书,无异于纸上谈兵。二是考证只为证书挂靠,扰乱社会秩序。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诸如证书挂靠,拥有证书的人不用上班每年都可以领到很多钱。“证书即是钱”驱使一部分学生迷失在盲目的考证风气当中,考证仅仅是为了挣钱,考取的证书对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帮助,不难看出这个社会的浮躁。证书挂靠导致了整个社会管理秩序的紊乱,不过,近些年国家已经在严查证书挂靠现象。

(三)难以培养“工匠精神”

考证常常难以培养“工匠精神”,多表现为浅尝辄止。一方面,由于考证功利心理的存在,一些学生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考证,像无头的苍蝇难以坚持一个方向,缺少专精深的学习意识,缺少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深挖,喜欢这儿学一点,那儿学一点,好像什么都懂,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考证是以获取证书为目的的,拿到证书以后就不再进行继续学习,不再进行深造,缺乏终身学习意识,而是喜欢换个方向再去考证,所以拿到的证书往往种类繁多,但几乎没有一项精通。所谓样样通,其实门门瘟。

国家不缺学而不精的人,而缺少专精尖的人才,尤其喜欢具有一专多能的人才。喜欢多能,前提是有一专,没有一专多能也不行,一专是核心竞争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倡术业专攻,并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崇尚一技之长的社会风气,国家启动1+X证书制度,其实就是鼓励一专多能,打造技能强国。

(四)本末倒置,忽视专业学习

专业是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证书只是未来求职路上锦上添花的东西。然而在庞大的考证队伍中,不少学生分不清主次,不能正确认识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常常本末倒置,将考证当成了主业。考证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考取一个证书,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两年,时间投入在考证上,势必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考证甚至占用大量专业学习时间,据陈洁君调查显示,有80.3%的学生会利用上课时间复习考证资料,有14.1%的学生甚至会为了考证而请假或逃课。顾此失彼,以牺牲专业学习考取证书并不可取,无非是舍本逐末之举,捡了芝麻漏了西瓜,不仅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自己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对于高校学生考证的一些建议

(一)学校应积极予以引导,正确指导

正确的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越是努力就越容易南辕北辙。大学生考证是求上进的表现,但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对未来的信息了解掌握不足,甄别能力有限,常常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容易陷入迷茫之中,需要有人指导。高校教师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多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能及时了解到行业发展信息,掌握行业发展方向,能成为学生职业方向和人生方向的指导者与引路人。时下,国家正在试行1+X证书制度,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学生热衷考证的心理、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学生多考证书;同时充分运用好高校教师指挥棒的作用,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并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实施正确指导,切莫任由学生盲目考证,为了证书而考证,从而偏离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证书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凭证,具有“敲门砖”和“垫脚石”的作用。学生热衷于考证是源于拥有一颗不甘平凡、追求上进的心,高校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业优先原则,围绕技能强国目标,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同时,结合职教20条1+X证书制度,立足于学生专业所学,坚持正确导向,根据专业特点、职业面向、职业岗位群特点,指导学生匹配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为谁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

(二)做好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应与证书考核内容对接

证书不仅能够指引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还能够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对接职业标准,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标准是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技能的标准规定,具有规范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证书制度进行,我国《劳动法》在第六十九条中指出,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标准,可以看出职业资格代表着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指出,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制度也明确要求X证书的开发要对接国家职业标准,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且要符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管理规定。

同时,证书又具有评价作用。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职业人员的一种衡量标准,有严格的编制流程,有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能够确保从业人员的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对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证书能够衡量高校学生是否达到了某方面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否达到了行业企业用人要求的基本标准,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拿到证书,证书的通过率高低反映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证书体现职业标准与用人需求,学生沿着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向,不仅能够找到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就业创业;而且沿着证书等级由低到高的方向,还能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工匠精神,逐渐成为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标准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标准,学生的学习标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对接,与工作内容对接,就是要求教学内容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对接。

(三)考证应对接专业与职业

目标管理SMART原则指出,目标要与岗位职责相关,长、中、短期目标要具有相关性,目标之间彼此不能冲突。考证主要是为了就业和帮助职业发展,高校学生考证应结合专业与职业。考证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应根据SWOT分析法,结合所学专业,找出自身优势与劣势、外界的机遇与威胁,明确职业方向与职业目标,根据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进行职业定位,谋划、布局职业发展,针对性地进行考证,考证应考与专业相关、与工作需求相关、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证书,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不能为了考证而考证,被证书牵着鼻子走,而应抓住未来职业的牛鼻子,围绕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职业定位、职业发展规划进行。

(四)考证要注重术业专攻,要注重专长培养

虽然“证多不压身”,但“术业要有专攻”。考证是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只有合理运用,才能趋利避害。考证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但考证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安排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还容易导致学艺不精,表现为考证虽多,但用处不大;门门会,但不是门门精通。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家亟需大量大国工匠,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大量专业技能人才,用人单位也是用人所长,不用人所短,希望拥有专精尖的人才。因此,考证不能一味地追求证书的数量,而应追求证书的质量,应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原则,立足于所学专业,沿着专业方向、职业方向考取相关证书,培养职业技能专长,增长技能长板。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沿着技能等级初、中、高级方向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的是为国家锻造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沿着1+X证书制度方向考取证书。1+X证书制度就是非常优秀的顶层设计,既抓住了学生喜欢考证的牛鼻子,又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证书方向,扬己所长,避己所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卓越理念。

四、结语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置于优先级别。考证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功利化心理倾向,但考证本身是一个学习与积累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快速充电方式,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职教20条倡导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多考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不但能够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拓宽就业口径,有利于就业与创业。但高校学生中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出现跟风考证和盲目考证的现象,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考证问题,证不在多,有用则可,考证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行合一,不能为了考证而考证,而应准确地分析考证需求,合理安排考证问题,避免盲目跟风。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