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创新精神之研究

2019-01-21 00:18杜立群裴艳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意识院校

杜立群,裴艳庆,韩 颖

(1.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4;2.天津广播电视职业学院,天津300191)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中坚力量,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寻求伟大复兴和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其中,人类社会的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和人民提出要建设一支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创新型建设者需要国家、政府、学校、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劳动者的重要基地,更应是首当其冲。

一、创新精神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思政教师作为党宣传主阵地的一员,理应承担时代重任、自我革新,打破传统的思政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多途径、多渠道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而高职思政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和职业教育,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具创造力。因此,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

(一)创新精神是思政教育师资建设的灵魂

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优秀人才队伍的打造和培养同一支素质过硬、作风精良的教师团队构建相辅相成、联系密切。近年来,“思政课改革”一直是国家教委重点关注的对象,2017年高校思政课质量年更是掀起一轮思政课改革的热潮。很多高校思政课利用学习软件与新媒体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这给思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启迪。然而,经验丰富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虽有创新热情,但创新意识贫乏、创新思维方法缺少,这些导致了创新精神不佳;相反,年轻教师虽然思想敏捷、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又缺乏创新技能。因此普遍存在学习模式照搬照抄的现象,而如果全部授课都采用慕课、翻转课堂,又势必形成另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壁垒。在当今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科技创新正一日千里,未来的学生将以“00后”甚至更后者为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注重自身创新精神的修炼,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在教育细节上日臻完善。只有思政教师保持一定的创新精神,在促进自我完善的同时赢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切实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

(二)创新精神是思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在培育工匠精神进程中,提升个人素质和成才意识成为关键要素。在职业发展中,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必须掌握两方面的实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实力、知识能力与自身本领,软实力指的是教师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体现,这两种实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尤其软实力对于教师而言好比无鞘之剑,若缺乏了这种实力,必难实现其价值。因此,思政教师应当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视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提升自身价值的广度与深度,拓展自身职业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深入开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精神,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创新精神是夯实大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

不断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方面,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该发挥联动作用。从天津高职院校“鲁班工坊”的成功创新事例里不难发现,一方面,思政教师自身应当在培育教学水平方面不断增强能力,要对每一名学生的进步作出合理规划,量体裁衣,在实施教学、实践操作等方面不遗余力挥洒汗水与智慧,通过以身作则的奉献精神对学生自身素质素养的养成起到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弥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短板,只有完善的协调育人机制,才能保障人才队伍的高层次建设、规范化运转。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创新精神的主要培养内容

创新是人类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断提升思维和能力的方式,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创新精神既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精神动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创新精神是每一位高职思政课教师创造性人格所必须具备的主体要素,它包含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等。因此提升思政教师的创新精神,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内容:

(一)注重培育自身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的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式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因此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应当注重自身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精神、高尚品德、创新意识以及是否无怨无悔献身教育事业的“教书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对高职院校乃致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今互联网信息正以海量化的趋势发展,而学生正向“00后”为主进行过渡,思政教师应当敏锐地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方式、知识探寻、阅读习惯上与以往已明显不同。例如,从斯坦福大学成功转型的经验上不难发现,欧美一些研究型大学正向创业型大学进行转型。这都提示高职思政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创新意识,唯如此,才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在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时代跟紧时代步伐开辟蹊径,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出充满活力的栋梁之才。

(二)培养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

从本质上来讲,创新思维是将创新意识的情感意愿上升到理性研究,是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论思考的飞跃。教学的创新取决于创新思维,高职思政教师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切不可闭门造车,要有明确的科研探究目标、丰富的资料来源。唯有如此,才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思维开放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合理运用好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能独具卓识地打破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找到适应社会发展、学生特点的新途径、新方法。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除了利用新媒体与教学之外,也可以设计一些类似头脑风暴式的网络比赛。比赛中,可以由各专业学生自己出题,教师做好筛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再比如讲解集体主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三头六臂”式的“机器人”,然后由这个“机器人”来操作某些诸如“飞机”不可落地的实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同时增强其对集体主义重要性的认识。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思政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的开发。

(三)以“匠人”的心态塑造教师创新能力

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的建立需要高标准、高定位,可以借鉴工匠的培养模式发现适合思政教育的人才进步通道。如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工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一到两年内,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通识课程,为后续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的产生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阶段的一到两年内,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多参与到科研院所、学术会议培养自我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开阔国际化视野;第三个阶段一到两年内,完善人才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思政教师培养模式,不应只着重某一次或者某一阶段,要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来看,将其常态化、跨界化。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大思政教育综合质量的提升。

三、高职思政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在现代党和国家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迫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培养体系、科研道路、社会环境等多渠道、宽途径发现、挖掘和强化自身创造潜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制造的宏伟目标竭尽全力。

(一)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师培养体系

为培育高职思政教师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增强教师的知识面,养成新的思维方式,培育先进学科观念,支持教师的创新精神,激发教师的进取意识;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应当多举办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参与专业会议,鼓励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访学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并联系中国实际教学情况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国家、政府应实行联动机制,为思政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设立每年度高职思政教师骨干培训的人才培养项目。

(二)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

在各项教学实践中,教学与科研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教师如果缺乏教学或科研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容易导致创新能力匮乏,不利于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展开,致使教师工作成为无源之水,难以进行。因此,只有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情况下开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更易取得成效。如高职院校应做好后备工作,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与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不断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改革,将教学实践作为创新实验基地,帮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前卫思想,不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

(三)为高职院校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培育高职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一方面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并构建自由、活跃的学术环境至为关键,在宽松的氛围下可以激发人的主动学习与探究意识,推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产生。高职院校应不遗余力地鼓励思政教师在有影响力的传媒、新媒体论坛等方面发声,通过与不同学术理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进行切磋,既可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又可更好、更多地向大众传播思政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带动起一支“一专多能”的学生队伍。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凭借自我基础知识拍摄关注社会动态的作品、协调环境帮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参观、动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灵活的方式给予学生期末成绩,提倡鼓励由思政教师(要与学工部指导有所区别)指导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创新氛围的形成,能点燃师生共同互动的火光,真正激发出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

总之,在当今大数据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虽然是未来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大势,但任何教学模式的革新都必须要以创新精神为基础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高职思政课做好,真正实现以问题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衔接,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大思政工作取得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意识院校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